|
台灣的“公民社會”已漸形成。 |
中評社╱題:“尬馬:台灣的新公民運動?” 作者:王崑義(台灣),台灣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
幾年前,台灣幾位年輕歌手組成的“五月天”,唱了一首名為“尬車”的曲子,這首歌曲的歌詞雖然是使用閩南語唱出,但是因為節奏太快,讓我們這些上了年紀的人,實在是有聽沒有懂。
“尬車”也有使用“軋車”,但是使用“尬車”會比較接近語詞的原意,要說飆車也行,或者表演自己的車技很行也可,反正就是一群年輕人在一起競賽車技,這種車技當然是使用摩托車,而不是腳踏車,摩托車的速度快,敢“尬車”者,不僅要車技好,還要有足夠的膽量,才有資格跟人“尬車”。
在台灣,現在年輕人已經不把“尬車”當成有什麼了不起的競賽,今年以來,“尬馬”才是最流行的遊戲。“尬馬”可不是騎馬比賽,而是對馬英九嗆聲,招來的人數越多,嗆聲越大就越有面子。
“尬馬”的起源,當然是一位軍方下士在退伍前遭到關禁閉而虐死,這位名叫洪仲丘的下士,在他出殯的前一天,台北市的一場送行的抗爭活動,在沒有名人,也沒有政治人物的號召下,就幾位年輕人透過網路號召,當天的抗議活動,竟然出現25萬人參與,許多社會科學家就相信台灣的“公民社會”已經形成,政治人物不可能再我行我素,而不把人民當一回事。
什麼是“公民社會”
要解釋“公民社會”並不難,但是要把“公民社會”拿來比照台灣這一波的青年運動,其實並不容易。
依照“維基百科”的解釋是,公民社會(CivilSociety)是指圍繞共同的利益、目的和價值上的非強制性的集體行為。它不屬於政府的一部分,也不屬於盈利的私營經濟的一部分。它是處於“公”與“私”之間的一個領域。通常而言,它包括了那些為了社會的特定需要,為了公眾的利益而行動的組織,諸如指慈善團體、非政府組織(NGO)、社區組織、專業協會、工會等。
這種以公、私之間的一個領域來解釋“公民社會”,還是有一點勉強。如果把它還原成在巴黎香榭大道旁的中上層人士,他們有錢有閒,可以在咖啡座上聊天,並提出自己的觀點來比照社會的缺失,這才是公民社會的本質。
但是,最近在台灣社會興起的“公民社會”,他們還是以學生族群為主,他們把支持弱勢者的情緒,轉化為群體力量,去幫這些弱勢者發聲、出氣,跟那些高談闊論的中上層人士並不相同。
如果還要從理論上來討論,那麼“公民社會”就更像意大利新馬克思主義學者葛蘭西(Antonio Gramsci, 1891-1937)在多個人文及社會科學都產生極為重要的影響,葛氏提出“霸權”(Hegemony)的概念,幫助我們分析國家權力如何形成;了解文化如何鞏固不平等的社會關係;思考反抗社會宰制的可能策略。
1990年代台灣社會正流行葛蘭西的理論,它曾經促成“野百合運動”的產生,也是一群對社會有極度敏銳的學生,他們在台北市被陳水扁改成“自由廣場”下靜坐示威,他們抗議的當然是那一群跟隨著蔣介石到台灣的永遠的立委和國大代表,要求他們應該謝罪下台。
從這裡可以看到,“野百合學生運動”是滿含著改變台灣威權體制的企圖心,所以這一群學生最後走向政治是必然的結局,尤其是加入反對黨,才是他們最後的宿命。
但是,當前所發生的“公民運動”,他們有“義俠”的心境,透過網路的召集,可以一下子就集合成千上萬的支持者,但是發出召集令者,卻不願秀出本尊,這跟過去沒有網路時代的青年運動是有極大的不同點。
所以要解釋台灣最近出現的“公民運動”,它與網路時代的網路社會所糾集而成的群體運動有關,沒有網路社會,就不可能讓這些學生糾集群體進行抗議活動,也不可能在台灣產生新“公民社會”的可能性。
他們為何“尬馬”
如果要問說這群隱形的學生為何要出來“尬馬”,因素當然相當多,但是馬英九執政5年來,他沒有給年輕族群帶來希望,才是他們抗議的本質。
在2008年所發生的全球金融海嘯,正是馬英九執政的開始,一個新的執政者,本來是替代陳水扁貪腐集團而上台的新希望,卻沒有給年輕人對未來有希望的感覺,而且執政越久,希望越破滅,也難怪年輕人要揪團起來抗議。
而且最可怕的是,執政的馬英九在第五年裡,他的聲望曾經因為他自己掀起“九月政爭”,反而把自己的聲望掉到9.2%,這不要說隨便一個政治人物都不可能掉落的比率,即使很快的馬英九的聲望又回升到20%以上,但是在雙十節前後,由於要出來嗆馬的團體不少,最後馬英九的聲望還是被壓回到13.7%。
這種聲望所化成的數字,相信連馬英九這位被稱為“溫良恭檢讓”的最高領導人,他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因為他在任內也沒做什麼壞事,那為何聲望會比阿扁發生貪腐案件時還低呢?
其實,這也沒有什麼弄不懂的,馬英九過去的形象越好,人民對他的期待就越高,但是他的所作所為,並不符合年輕人的期望,年輕人當然要起來反他。尤其是馬英九執政這五年來,台灣年輕人的薪水一直維持在22K左右,也就是2萬多元台幣,這已經是讓台灣的薪水降為16年前的水平,相較於大陸在這五年內的薪水大漲6倍,兩者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一位大陸的朋友就跟我說,2000年以前,他們感受台灣來的人好像特別有錢,2000年以後台灣人出手就不像以前那麼闊綽,這種實質的感受,台灣年輕人當然感受更深刻。現在呢,薪水只有2萬多元,但房價卻動輒上億元,這樣的差價,到底為何而起?恐怕跟大陸經濟崛起有關。
大陸在經濟崛起以後,有錢的台商都回到台灣炒房,而不是回台投資,炒房並未帶給台灣薪資的提升,反而是有錢人越炒越有錢,年輕人的薪水卻跟不上房價的飆漲,這就是台灣下一代的悲哀。
所以,過去民進黨宣傳跟大陸交往,會形成“男人找無工,女人找無尢,小孩被送去黑龍江”。這種宣傳法當然是有些誇張,但是台灣中下層的老百姓,卻是深信不疑。現在民進黨為了阻擋“服貿協議”,他們又開始編織“大陸老闆、白領陸籍長官、藍領台勞”,其中尤其是大陸老闆都會壓榨薪水,所以只要大陸籍老闆一進來,保證台勞薪資比22K還不如。
這就是民進黨阻撓“服貿協議”的最有效的宣傳手法,因此“服貿協議”即使被擋在立法院三個月過不了關,台灣人民也好像一點都不在乎,在乎的恐怕只有馬英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