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淺析民進黨兩岸政策調整的歷程、規律與趨勢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5-23 10:24:06


 
  (一)黨內派系對處理“台獨黨綱”等三個文件、尋找“九二共識”替代方案意見分歧嚴重,保守派、“台獨基本教義派”仍主導兩岸政策調整方向

  第一,關於處理“台獨黨綱”等三個文件

  “台獨黨綱”、“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常國家決議文”是體現民進黨兩岸政策路線立場的三個“綱領性”文件。2012年敗選以來,民進黨務實派和一些中間派人士先後提出了一系列調整“台獨”路線的積極構想。一是前黨主席、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提出應處理“台獨黨綱”等三個文件,強力主張“黨綱要改”。二是扁系人馬、與蘇貞昌親近的“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提議“凍結‘台獨黨綱’”。三是前“陸委會副主委”童振源主張“凍結‘台獨黨綱’與通過‘中華民國決議文’”、推動成立“兩岸和平發展委員會”、“推動‘憲法各表’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兩岸共識”。(5)四是前“立委”郭正亮主張民進黨轉型為接受“中華民國憲法”、改以民主保台為基調、爭取國際主流支持的政黨。(6)其理由主要有:一是“台獨”空間受壓縮,尤其是“法理台獨”沒有空間。二是不處理“台獨黨綱”就不可能開啟民共交流,無法證明民進黨有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7)只有調整“台獨”立場,縮小與國民黨兩岸政策差距,與國民黨競爭內政議題,才有可能有效爭取中間選民。三是“獨派”在“總統”選舉時只能支持民進黨。客觀而言,務實派的主張仍有濃厚的“一邊一國”意涵,但朝承認“中華民國國號”方向邁進,降低了“台獨”對抗色彩,一定程度上有利於營造兩岸和平發展環境。

  但基本教義派認為“台獨”是民進黨核心價值,堅決反對“台獨”轉型。其理由主要有:一是現階段“台灣前途決議文”與島內主流民意一致,“台獨是資產而非票房毒藥”。(8)二是國、民兩黨在兩岸政策上競飆,對擴張“台獨”社會基礎不利。“凍結台獨黨綱”更是改變民進黨的DNA,會導致基層支持者全面流失。(9)三是兩岸政策調整的“天花板困境”難以解決。林濁水、中執委郭國文等人認為,民進黨對中政策無論怎麼調整,都難以達到中國大陸設定的、不斷上浮的天花板;只要執政,大陸就會默認既成事實,順勢和民進黨交流。(10)

  第二,關於尋找“九二共識”替代方案

  在“九二共識”不敢承認、“法理台獨”行不通、“穩健台獨”無法突破基本盤的情況下,為改變在兩岸交流中被邊緣化的被動局面,塑造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民進黨內的政治人物紛紛尋找“九二共識”替代方案:

  第一類,謝長廷提出“憲法共識”、“憲法各表”,強調兩岸依“憲法”有特殊關係,但“現實上互不隸屬”。“憲法各表”雖有“兩國論”陰影,但強調兩岸歷史文化聯結,在民進黨內具有新意。

  第二類,蔡英文重提以“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就是台灣”為內涵的“台灣共識”為基礎,尋求與大陸互動。

  第三類,童振源主張“中華民國決議文”,實質仍是“中華民國台灣”。

  第四類,前“陸委會主委”陳明通主張以“憲法一台”取代“九二共識”,“維護現行國家體制,合情合理處理兩岸關係”。(11)

  第五類,蔡煌瑯、游盈隆、洪智坤等主張以“九二精神”或“九二香港會談精神”取代“九二共識”。

  第六類,前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張百達、謝系“立委”趙天麟等提出“回歸中華民國憲法”,“在符合憲政體制下處理兩岸問題”。(12)

  第七類,鄭麗君、陳其邁等青壯代“立委”主張以“台海人權決議文”作為民共交流基礎。

  此外,還有“歷史文化論”、“中華民國認知論”等不一而足。這些方案刻意忽視“一中框架”,回避廢除“台獨黨綱”等核心問題,即使打著“中華民國”“國號”、“憲政體制”、“憲法”幌子,實質仍是“一邊一國論”的翻版。

  而姚嘉文、游錫堃、林濁水等基本教義派更是矢口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攻擊“憲法共識”讓台灣跳進“一中陷阱”。姚嘉文聲稱,“‘九二共識’就是投降共識”。游錫堃稱,“虛構的‘九二共識’讓國民黨少數財團拿到兩岸政治經濟利益,卻無法解決台灣經濟走下坡的問題”。(13)為迎合“台獨基本教義派”,蘇貞昌一度準備以“一邊一國”、“民主反共”為內涵的所謂“憲政共識”作為兩岸對話基礎,因大陸強烈反對和謝長廷強烈反彈,“2014年對中政策檢討紀要”被迫以蔡英文主張的“兩岸交流應該積極凝聚台灣內部的共識作為兩岸對話的基礎”,取代“憲政共識”字眼。

  民進黨自2012年“大選”敗選以來擺出調整兩岸政策的姿態,但從過程與結果看,“台獨反中”仍是民進黨主流政治氛圍。

  島內主流媒體與綠營務實派學者認為,民進黨冗長的討論和各界不看好的“紀要”結論,都是敷衍應景、強化新聞效果的政治操作,無法形成讓民進黨務實面對中國大陸並調整兩岸政策的實質結論,更談不上民進黨實質轉型、為未來民共交流定下框架。而民進黨加大登陸力度,實質是“退一步進兩步”的“保獨”之計,通過與大陸套近乎來與國民黨相抗衡,重奪政權。(14)

  (二)民進黨兩岸政策的積極因素有所增多,“台獨”開始淡出綠營話語體系

  一是民進黨正面看待大陸的成份增多,對兩岸交流的態度從消極排斥轉變為有限度開放。2012年“總統”選舉敗選以來,民進黨內要求正視大陸崛起、調整兩岸政策、務實與大陸交流的聲音和動作比過去任何時候都大。自2012年謝長廷登陸以來,民進黨重要人士、黨籍縣市長、前現任“立委”、智庫人員紛紛來大陸或香港交流,呈現“層級總體趨高、次數大幅增加、管道不斷拓寬、城市交流積極”的態勢。“紀要”強調“對中政策的策略必須與時調整,以更務實的態度來處理新生議題”,“兩岸交流是必然的趨勢,民進黨應該積極自信參與兩岸交流”,正是該黨要求兩岸務實交流的直接反映。

  二是謝長廷、蔡英文、蘇貞昌等人物把搶奪兩岸政策主導權作為擴大政治舞台、掌控黨內戰略制高點的重要手段。蘇貞昌提出“要積極、自信地與大陸交往互動”,蔡英文主張“在互動中瞭解中國”,“致力維持兩岸和平及共榮發展”。謝、蔡、蘇三人“爭奪與北京重建關係”,意在通過“爭奪兩岸政策掌旗者地位”,打贏2014年5月黨主席選舉及2016年黨內“總統”候選人提名初選兩場選戰的勝利。(15)

  三是“台獨基本教義派”對兩岸交流的態度發生變化。在2013年10月首屆兩岸和平論壇上,由綠營大老辜寬敏創辦的“新台灣國策智庫”參與兩岸民間政治對話,開創了深綠智庫來大陸交流的先河。游錫堃坦承,在全球化下,兩岸交流怎麼阻擋都阻擋不了。(16)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