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身處全球化時代“生活趨同”與“注重善治”這兩大主題下,大陸應進一步樹立創新、活力、民本的外在形象,提升對島內青年的吸引力。
一方面,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準逐漸提升,生活節奏不斷加快,加之市場經濟和傳媒方式迅捷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甚至是一定程度上的思維模式都在逐漸趨同,全球化的深層效應愈發顯現。兩岸雖然在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但同住地球村、共享全球化的彼此在生活、思想、價值等方面的共同語言日漸增多,這將給兩岸人民心理層面的相互包容、理解、感知提供十分有利的外部條件。另一方面,在全球化高速發展、貧富差距不時顯現的複雜世界中,能否處理好發展與公平、經濟與環境、威權與民主、秩序與自由等關係,能否實現民眾安居樂業的“善治”,已然超越政治制度屬性,成為衡量一國執政者成功與否的決定性標準。大陸歷經30多年的經濟快速發展,各方面取得矚目成就,“中國模式”的國際張力、影響力、感召力與日俱增,這些都將極大地推動島內青年正確理性客觀認識大陸,成為扭轉其兩岸關係和國家認同的積極因素。因此,如何以島內青年喜聞樂見的方式講好大陸故事,理應上升到大陸處理兩岸關係的全局高度加以謀劃設計,其戰略意義必將隨著時間發展越來越顯現出來。
注 釋
(1)台《中央日報》2000年6月4日
(2)《年輕世代政經意見大調查》2011年8月四方山水資訊網
(3)(13)陳方隅《台灣統獨的民意分佈:台獨是共識嗎?》http://whogovernstw.org/2014/06/12/fangyuchen
(4)(12)世紀基金會《主權與和平—兩岸趨勢調查報告》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
(5)趨勢民調公司,2013年6月23日,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chinese/page/5/61
(6)(14)《兩岸犇報》2014年9.3-16
(7)轉引自段皎琳《新形勢下台灣青少年對中華文化的態度分析》《台港澳青年研究》2012.4
(8)《遠見》雜誌2012.11.8http://www.enableq.com/c/cn/news/2012-11/08/news_818.html
(9)台《聯合報》2014年3月26日
(10)21世紀基金會《2014兩岸和平趨勢調查成果發表會http://www.21stcentury.org.tw/04_action
(11)耿曙、曾於蓁,《中共邀訪台灣青年政策的政治影響》《問題與研究》,2010,49(3):29-70
(12)(15)《蘋果日報》2014年6月14日
(16)104資訊科技集團民調http://news.xinhuanet.com/tw/2014-07/02/c_1111423483
(13)(17)台《聯合報》2014年8月29日
(18)《台灣時報》2014年8月17日
(14)(19)《兩岸服貿協議民意大調查》《今週刊》2014.3.22http://www.slideshare.net/andy860106/no901
(20)徐博東:《透析台灣民進黨》北京:台海出版社,2003
(21)若林正丈《分裂國家與民主化》台北:月旦出版社,2000:8.
(22)湯紹成《台灣認同問題的弔詭》《中國評論》2012年6月
(23)林紅《和平發展形勢下台灣民眾的“中國意識”》《中國評論》2012年5月
(24)郭豔《台灣“年輕世代”國家認同的現狀及成因分析》《台灣研究》2011.3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5年7月號,總第2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