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岸冷和平的政治對立形勢依然嚴峻 |
中評社╱題:蔡英文新四不政策的舖墊能否解兩岸僵局的套 作者:陳淞山(台灣),專欄作家
民進黨創黨30周年,蔡總統以黨主席身分發給民進黨員的公開信中指出,“我們要力抗中國的壓力,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我們要擺脫對於中國的過度依賴,形塑一個健康的正常的經濟關係。”此話乍看之下的確容易引起外界的誤解,尤其是大陸的部分媒體與涉台學者,開始解讀蔡總統準備採取“力抗中國”的強硬對中政策,所謂的“對抗中國”、“抗中說”等說法紛紛出攏,就連該信中提到的為了建立強而有力的領導必須整理、協調和整合決策機制,可能造成“憲政體制羈絆”的批評及質疑,也被說成是準備跳脫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與一中憲法的“政治羈絆”,進行“去中國化”的破壞兩岸現狀政治作為,而信中提到的“擺脫對於中國的依賴”等言必稱“中國”的說法,因為與520蔡上台後所慣常使用的對岸、中國大陸、大陸與北京當局用語不同,竟然也被看作是要搞“兩國論”。
難道事實真相真的如此嗎?是有人故意見縫插針擴大解讀蔡英文的政治原意?還是有人刻意藉機挑動兩岸人民的政治敏感神經,想要扭曲蔡的原意來坐實她破壞兩岸現狀的政治口實?或者真的有很多人看不懂蔡的說法而錯誤理解她的政治用語及目的嗎?這是兩岸主政當局都應該審慎對應的政治問題,若雙方常常不能夠正確理解彼此的重要政治宣示,就很容易產生政治誤解與誤判,甚至因而做出嚴重錯誤的政治決策,最後傷害的就不是彼此已經相當脆弱的政治互信基礎,更重要的是兩岸人民的認同情感及基本權益,以及兩岸關係發展的可能走向。
“力抗中國壓力”不是搞敵對對抗
其實,稍懂中國文字使用含義的人都應清楚,所謂“力抗中國的壓力”是被動用語而非主動用詞,其政治意義是在“全力抵抗中國的壓力”,不是“對抗中國”或“抗中說”,更不是主動挑釁對抗而是被動抵抗還擊,按照其前後連貫的文字內容來看,所謂的“力抗中國的壓力,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指的是,面對台灣不能參加加拿大國際民航組織年會(ICAO)的原因是因為中共打壓所造成,而這些現在與未來都要發生的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問題,都很可能要面對大陸的因素,台灣不能示弱也必須加以抵抗,否則,台灣的國際生存發展空間都必然會受到嚴重的政治擠壓。因此,作為台灣的總統,蔡英文必須展現領導能力與威信來對抗中國的壓力,這是台灣維繫的國際外交發展空間必然的政治選擇,不是針對兩岸關係發展問題而來,何來蔡英文準備破壞兩岸現狀的質疑呢?
當然,蔡總統使用“中國”名稱而不用“中國大陸”或其他可以替換的政治名詞,或許是因為被政治打壓而做的政治反應,也或許是針對國際外交問題必須正確使用國際媒體或其他國家所慣用的固定稱謂,未必真的要藉此來突顯“兩國論”的政治意圖,否則,蔡英文儘可做更多的政治主張及詮釋來定位兩岸一邊一國的政治關係。顯然,蔡總統真正要突顯的是在國際外交上被打壓,在經濟發展上不能對中國過度依賴的事實情況,完全跟所謂的“兩國論”風馬牛不相干吧!此從蔡英文在國慶演說中調整為“中國大陸”的名詞稱謂便可得知,蔡並沒有刻意藉此用詞上的差異來製造雙方敵對衝突的政治目的。
蔡英文華爾街日報專訪的政治解讀:
新四不政策
因此,針對蔡英文總統日前接受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專訪提出對兩岸關係的看法,個人有下列幾點意見如下:
一、這是因應蔡英文在黨慶30周年發表給黨員公開信內容提到的“力抗中國的壓力”,造成外界的誤解所為的澄清說明,以避免外界斷章取義或見縫插針而導致以訛傳訛的錯誤解讀及誤判,她的“維持現狀的承諾不變、善意也不變,但是不會屈服在壓力之下,也不會走到對抗的老路上去”新四不主張,是希望兩岸儘快坐下來談,找出一個雙方都可以解決的辦法,但是不希望在雙方有意義地會談時,受到政治框架的影響,同時,也告訴民進黨員,她不會在中國的壓力下屈服,更不會因為民進黨內獨派的政治施壓,而放棄對自由民主的堅持與對兩岸維持現狀的承諾及善意。這是她的最原始用意及政治目的。
二、蔡英文同時也在告訴中國大陸,台灣是一個很民主的社會,即便大家對很多事情有不同的想法,但基本上都希望我們的民主,或許因為民主機制而產生的立場或判斷,中國大陸必須要尊重,她並希望中國大陸不要誤解,也不要誤判這個情勢,以為用壓力就可以讓台灣人屈服;而這種壓力是所有人民一起承擔,不是政府就可以直接做決定,必須探求及探知民意之後才能做出決定。因此,蔡英文仍然是以520就職演說維持現狀與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推動兩岸事務的政治基調,來回應大陸九二共識與一中原則核心意涵,並沒有因為大陸的政治堅持與壓力而有所退讓,另一方面也明確宣示她的“一致性、可持續性與可預測性”的兩岸政治立場並沒有發生任何的動搖或改變,不會走回兩岸對抗的老路上去。
三、這個媒體訪問內容其實也在為她的國慶演說定性定調,在兩岸關係政治議題上不會有新亮點,也不會有故意挑釁中國大陸的政治操作。她會往在國際外交參與發展空間上表達“力抗中國大陸的壓力”上闡明,台灣與其他國家在發展關係的時候,重的是實質的關係,追尋的是市場邏輯,如果市場或經濟上存在互補性,這個關係就必須去發展,讓經貿關係與實質關係上,能夠產生一種互利互惠的關係。畢竟,兩岸經濟的互補性已經慢慢減少,雙方其實愈來愈是一種競爭關係,這也是台灣希望推動新南向政策的原因所在。此從蔡的國慶演說內容與方向的確獲得政治印證,並沒有任何政治意外發生,也沒有特別的政治亮點表現。
四、根據蔡英文在10月5日民進黨中執會前所發表的談話表示,“維持現狀”不是我個人的選擇,是所有台灣人民經過投票,所展現出來的共同意志。對照她接受華爾街日報上述專訪的內容更可以顯示,她的新四不政策就是維持現狀的政治基調並沒有發生動搖或改變,“力抗中國的壓力”說法是展現黨主席對政治立場堅持價值不變、總統領導威信的政治態度,不是要“對抗中國”,也不是走回兩岸對抗的老路,她更不會因為外界的政治壓力就改變台灣人民對維持兩岸現狀的共同意志與決心,大陸方面不應擴大解讀造成可能的誤解與誤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