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期內“柯文哲模式”很難複制。 |
中評社╱題:兩岸關係發展的理想與現實 作者:胡凌煒(上海),東亞研究所副所長、兩岸協創中心專家
•特別是當兩岸關係發展遇到困難時,更需要從解決問題的角度思考確立合理的目標,思考采取科學的方式來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
•短期內“柯文哲模式”很難複制,長期來看“柯文哲模式”能否複制取決於民進黨執政當局與大陸能否相向而行,建立共同的政治基礎。
•雙城論壇的舉辦顯示出兩岸之間要充分認識到兩岸關係的重要性,采取相互尊重,“相向而行”的方式積累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這對於解決兩岸之間存在的重大分歧,推動兩岸關係持續穩定地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民進黨仍然回避兩岸關係對於台灣社會發展的重要性,仍然試圖推行分離主義路線。這是柯文哲模式難以在兩岸政治現實中得以複制的根本原因。
兩岸關係的發展不僅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更是一個在曲折中發展的過程。無論是在發展順利的階段,還是在遭遇困難的階段都需要及時地總結經驗與教訓。特別是當兩岸關係發展遇到困難時,更需要從解決問題的角度思考確立合理的目標,思考采取科學的方式來推動兩岸關係的發展。這樣的思考方式或許被認為是過於理想的想法。但是,從事兩岸關係政策研究,在任何時候都需要尋找理想的兩岸關係,需要以理想為標准衡量現實存在的問題,從而找出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提出改進政策的意見和建議。
今年8月23日,上海市與台北市共同舉辦的雙城論壇在台北市順利舉行。對於這次雙城論壇的又一次順利舉辦,兩岸當局、社會各界乃至國際社會的主流評價都是積極正面的。同時,針對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面臨的僵局,關注兩岸關係與台海局勢的各方提出一個問題,就是曾經被認定為墨綠色彩的柯文哲主政台北市,與上海市的雙城論壇如期舉行。這個所謂的“柯文哲模式”是否能夠複制?是否能夠以“柯文哲模式”打破目前兩岸關係面臨的僵局?
應該看到,今年的雙城論壇能夠如期舉行更加細致地反映了大陸對台政策,對於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發展模式具有重大意義。從雙城論壇中可以總結出很好的經驗指導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但是,即使從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也與民進黨執政後兩岸關係所處的政治現實存在很大的差距。短期內“柯文哲模式”很難複制,長期來看“柯文哲模式”能否複制取決於民進黨執政當局與大陸能否相向而行,建立共同的政治基礎。
“柯文哲模式”與未來兩岸關係發展的理想狀態
(一)兩岸之間以相向而行的方式建立政治互信
政治互信對於未來保持兩岸關係的穩定與發展十分重要。兩岸關係走到現在,政治互信走到哪裏,各個領域的合作就走到哪裏,沒有政治互信的支撐,經濟、社會等領域的合作也無法進行。
在民進黨重返台灣執政舞台之後,大陸對台政策的原則是十分明確的。習總書記在今年兩會期間的涉台講話中不僅講明了“九二共識”對兩岸關係重要意義,而且還明確提出“承認'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認同其核心意涵”①。針對大陸的立場,柯文哲在當選台北市長之後,充分認識到大陸因素對於台北市建設的重要性,一直非常小心維護兩岸關係,維持與大陸的良性互動:
一是積極正面呼應大陸對於兩岸關係的立場。柯文哲日前接受台灣媒體專訪時,表示理解和尊重大陸對“九二共識”的堅持,並且,柯文哲多次表示:“兩岸一家親”比“兩岸一家仇”好,“兩岸一家親,現在我們往共同美好的未來前進”②,強調“四個互相”就是“互相認識、互相瞭解、互相尊重、互相合作”。
二是從制度上落實“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理念。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大陸對台政策的基本立場,在未來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更為重要的是以法治精神將抽象的“一個中國原則”通過明確的制度落實下來。柯文哲擔任台北市市長後,“將大陸小組由市府研考會下提升到直屬市長,由柯本人任召集人”③,明確定位台北市與上海市的交流是“兩岸城市交流”,強調“因為我們把台北與上海的交流定義成兩岸城市交流。因此,我們在台北市政府秘書處之下設立了大陸小組專門辦理大陸事務,另有國際事務小組處理外國事務。我們瞭解兩者的不同。”④
正是柯文哲在兩岸關係的性質上做了清晰的說明,明確了兩岸兩地——台北市與上海市的雙城論壇的定位是“兩岸城市交流”,即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因此,也得到大陸的善意回應,“上海—台北城市論壇”順利延續下來。
雙城論壇的舉辦顯示出兩岸之間要充分認識到兩岸關係的重要性,采取相互尊重,“相向而行”的方式積累兩岸之間的政治互信。這對於解決兩岸之間存在的重大分歧,推動兩岸關係持續穩定地發展是十分重要的。
(二)從社會治理著手推動兩岸的合作將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新模式
應該看到,經歷了陳水扁時期兩岸關係激烈沖突,以及馬英九時期兩岸關係快速發展之後,兩岸關係的上限與下限都已明確,兩岸關係出現極端狀態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兩岸互動的主題將不再是過去激烈爭論的抽象大概念,例如和平或者戰爭、統一或者獨立,而應該聚焦在具體問題上,針對兩岸的社會治理、民生議題進行對話、交流與合作。
從過去8年兩岸關係的發展模式來看,“兩岸兩會”實現了11次高層會談,已簽署23項協議。“兩岸形成了以海協與海基會協商、談判並簽署協議為重要動力的協議拉動型的發展模式”⑤。這是由兩岸當局主導推動的自上而下的發展模式。但是,從兩岸關係的實際情況來看,這些協議的簽署沒有產生人們所期待的社會效應。台灣“太陽花運動”的爆發,顯示出兩岸關係的快速發展與台灣社會存在的政治、經濟、社會等結構性矛盾存在脫節,沒有從台灣社會的實際出發有效地帶動解決台灣社會發展存在的各類問題。
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應當針對大陸和台灣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開展對話交流與合作。今年雙城論壇在台北舉行,論壇主題為“展現城市活力”,並分為5大子議題,分別針對醫療衛生、青年交流、智慧城市、文化、交通等議題進行交流。這5個子議題都是上海與台北在城市治理中共同面對的課題,並且,兩市在這些問題上各有所長,這樣的對話交流將有助於推動雙方的社會治理。今年雙城論壇的如期舉辦,顯示出兩岸從社會治理的角度,選擇兩岸共同面對的具體問題進行合作交流,最符合兩岸民衆的利益。正如上屆論壇中,楊雄與柯文哲兩位市長“最有共識的觀念是'民間先行、政府支持'”⑥。這個合作模式有助於自下而上地凝聚兩岸共識,建立兩岸互信,為最終解決兩岸政治分歧奠定社會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