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民主”是蔡英文的底氣?
http://www.CRNTT.com   2022-01-11 11:24:34


 
  二、為何當今台灣反民主的逆流湧起

  目睹當今的台灣,反民主主義如此目空一切,如此鋪天蓋地,迫使沉默的多數更加沉默。社會形成了極為怪異的兩個極端:一端為中間選民、經濟選民,迫於當局高壓,祇能忍氣吞聲,默默不語;另一端猶如打開了潘朵拉魔盒所放出的魔鬼,囂張肆虐,為所欲為,攪亂了整個台灣社會,引起思想混亂、認同混亂、倫理混亂、道德混亂,造成族群對立、藍綠對立、“統獨”對立、社會對立、政治對立,台灣陷入一個高度對立與對抗的社會,反民主主義亂潮應運而起。而細細分析研究,反民主主義之所以如此猖狂,主要有以下四大因素:

  1、政治掛帥造成台灣民主困境

  在今天的台灣,政治的高度化甚囂塵上。島內的名嘴開口閉口都是政治。政論節目是媒體最受歡迎最受關注的節目。由於高度政治化,任何事情祇要與政治牽涉在一起,原本簡單的也會變得複雜。就會由此產生爭議,各說各話,缺乏共識,問題變得無解。

  當前台灣最大的政治衝突、政治鬥爭是什麼?就是藍綠兩大政治陣營的政治對立。一個社會祇要存在兩個或多個政治立場截然不同的政治陣營,就會不斷產生政治衝突、政治較量、政治鬥爭。大量的社會資源白白消耗在這種一波接一波的政治爭鬥中,社會還怎麼發展、進步?這種在“民主平台”、“民主光環”名義下進行的政治爭鬥,深深陷於“民主內耗”之中,對廣大民眾來說,無疑是沒完沒了的沒頂之災。

  2、至上的選舉利益大於社會利益

  綠媒時常自我粉飾,由於率先在華人社會實現了所謂的“民主選舉”,從而就實現了“民主政治”,但選民並不認可這點。因台灣社會民主制度沒有走上正軌,藍綠對峙的選民的民主素養不夠,民主文化的積澱不夠,所謂的“民主選舉”、“民主政治”竟成為“半吊子”的台式“民主”、台式政治。

  凡有識之士看得很清楚,在島內“民主選舉”實際上是不同的政黨、團體或個人利用“民主機制”爭權奪利的政治遊戲。政黨候選人在選舉中,首先考慮的是自己能否當選,根本不會去考慮社會的總體利益。為了能夠當選,選舉時千方百計討好選民,不顧一切地許下政治諾言,不顧實際亂開經濟支票。可一旦當選,或把選民晾在一邊,不聞不問;或為兌現選舉時的諾言、支票,違背經濟規律,拆了東牆補西牆,這一切制約、阻礙了經濟發展。

  台灣的選舉政治對社會發展進步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一是選舉政治的一個基本規律是,選舉人,尤其是勝選者通常是“祇做加法、不做減法”,“祇會減稅、不敢加稅”,爭當“散財童子”。如老農津貼競相加碼是朝野兩黨的經典案例。此津貼的發放始於民進黨,從無到有,從3000元(新台幣、下同)提高到5000元,甚至在“財政部”喊“沒錢”時,陳水扁為選舉所需,突然加碼到5000元。2011年,民進黨又提議提高到7000元。如此沒完沒了。

  二是為了能夠勝選,候選人提出放棄某些原有的經濟規劃、經濟設想;有時為了爭取選民支持,不經科學論證,就隨意拋出“振奮人心”的經濟政策,或“宏偉輝煌”的經濟目標。選後因無法兌現,選民失望的同時,因被愚弄而極為憤慨。

  三是執政者出於選舉及鞏固政權考慮,不斷延後或擱置某些敏感的政策,結果問題越積越大,越積越多,無可挽回地對經濟造成重創。執政者要做的是“明天、後天,最多一年後即可看到的事情。若3年後還沒有成果的議題不碰,那是下任的事情”。檯面上的政治人物都想要立竿見影,不願思考未來。永遠祇看到眼前,祇看到選票,忙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四是選舉政治成為打擊對手、破壞執政、將執政者搞砸的政治遊戲,成為“民主政治”的最大弊端。在這方面,馬英九執政時民進黨的所作所為尤其過分。“逢馬必反”、“逢中必反”成了該黨“標配”口號。他們認為祇有在政策法案上全面不配合馬當局,才能讓執政者無政績可言,才能有重新執政的機會。

  3、民粹主義是民主的負能量

  這些年來的事實一再證實,所謂的民粹主義因無法促進社會的發展進步,祇能是逆時代潮流而動的負能量。這是導致台灣社會走向衰落的重要根源之一。譬如說蔡英文勾結綠營民粹主義的訴求,打著“公平與正義”的旗號,推行從上至下的“轉型正義”。儘管民進黨當局反復宣稱“轉型正義不是為了清算鬥爭,而是要揭露歷史真相,讓社會找到和解的可能”。而實際上,台灣版的“轉型正義”的實質是,民進黨一味操弄“轉型正義”這個名詞,用簡單粗暴的“非黑即白”二分法,把“轉型正義”當成政治鬥爭的工具,從而進一步激化了社會的矛盾與衝突。

  針對民粹主義,朝野政黨不是加以遏制,反而是向民粹主義妥協,競相討好民粹主義,政策主張與改革方向處處順應民粹主義要求,這對社會的民主極為不利,加速台灣衰落。

  4、蔡英文主政實施“綠色恐怖”

  逆社會民主而動,蔡英文主政實施“綠色恐怖”,主要有兩手:一手是為對抗統一,民進黨當局不斷利用“立法院”的大多數,強行通過“反滲透法”等“反中”、“抗中”的“恐怖法案”,來鉗制島內民眾。 

  民進黨在2020年“大選”之前11天,迫不及待強行通過“反滲透法”,公然對不跟民進黨走的台灣選民實行“綠色恐怖”。在選後第4天,此法就公佈實施。為何如此急迫,因為蔡英文堅信,這些“反中”、“抗中”法案陸續頒佈,就能形成一個“防中”體系,寒蟬效應自然就會顯現。

  綠營的“綠色恐怖”的另一手是,得心應手的“網紅+網軍”的社交媒體是“勝選方程式”。2018年地方選舉敗選後,民進黨扭轉島內政治頹勢的“奧秘”,莫過於採取更強悍、更蠻橫,但滲透性、精準性更強的“網路認知戰”,取代傳統模式。一邊是網紅“置入性行銷”,另一邊是鋪天蓋地的網軍“洗版”,通過誇張的“圖卡”,加強了所謂“有感施政”。如經常往返兩岸的台胞,被綠色政客和網軍視為所謂“通敵叛國”的高危險人群,對他們的“忠誠”進行審查、批判與污衊。筆者的台灣朋友私下感歎道,近年來台灣輿論環境讓很多理性中立的人不願甚或不敢發言。祇要稍微顯現出所謂的“和中”立場,就會被綠營網軍“公開審判”,甚至被“人肉搜索”。少數心理素質不那麼堅強的人被攻擊到有自殘的念頭。“一個正常社會的百姓,原不該承受這麼多壓力”。如此這般,台灣社會的民主究竟在哪裡?!

  三、關於民主的若干思考

  1、中共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越來越深入人心。在其十二項基本內容中,民主排列在第二位。這充分說明民主在構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具有越來越重大的作用。

  長期以來,尤其是進入21世紀後,台灣當局,特別是民進黨當局天天把“民主”喊得震天響。蔡英文等視美國為“民主的燈塔”,標榜台灣為“民主的模範生”,卻給中國大陸貼上“威權主義”國家的標籤,將“民主”當做對付中國大陸的“殺手鐧”。

  可事實卻是民主決非大陸的短板,而是強項。祇有社會主義的民主才是人類社會真正的民主。這正如近日習近平所指出的,“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我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如果人民祇有在投票時被喚醒、投票後就進入休眠期,祇有競選時聆聽天花亂墜的口號、競選後就毫無發言權,祇有拉票時受寵、選舉後就被冷落,這樣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

  2、從北洋軍閥時期開始,中國就被貼上“威權主義”標籤,認為中國的決策全都是最高層說了算。缺乏社會力量的參與與監督,是碎片化的利益博弈,刻舟求劍式的思維模式。可實際情況決非如此。以中國五年規劃為例,整個制定的過程是集思廣益型決策模式。透過一定的程式和機制的安排,集中不同方面的意見,不斷優化決策文本。這是決策民主、協商民主、民主集中、科學民主共同的產物。

  誠然作為大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大陸的民主還需要不斷加強、完善、發展、深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台灣學者指出,當下島內有相當多的年輕世代焦慮、迷茫,原因甚多。其中之一,他們經受過民進黨所謂的台灣“民主”“洗腦”,對大陸民主模式無法理解而難以認同。

  前些時候在蓋洛普的一項民調中,18歲至34歲的美國受訪者中,58%的人認同可以接受某種形式的社會主義,包括某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的民主。美國超過一半的年輕人可以接受,難道台灣年輕人就不可接受嗎?美國著名的專欄作家湯瑪斯·弗里德曼將中國的民主決策過程與美國的相比較,指出美國不再是“民主政治”,而是“否決政治”。這套體制設計出來就是防止任何人做任何事。“諸多參與者主要目標不是為了完善政策,而是為了推翻政策”。若將台灣與之比較,不也同樣如此嗎?

  鑒此,建議大陸台灣工作部門應想方設法通過各種管道、各種方式,使台灣年輕世代逐漸瞭解、熟悉大陸的民主制度、模式、形式。這是一項刻不容緩的重大戰略任務。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1年12月號,總第288期)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