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環境:壓縮信仰空間
民進黨執政當局政治迫害統派的伎倆,之所以威力無敵,原因之一是大多數統派團體支持者除了缺乏進行鬥爭的精神支柱,還缺少一種獨立的抗爭立場。這無疑也是導致部分統派支持者投靠綠營的一個重要原因。
衆所周知,在民進黨執政當局統治區域內,不存在任何真正隸屬於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團體,而每個統派人士及其支持者都真實地生活在台灣。一旦被拋棄,就會變得徹底的無依無靠。在精神上,統派支持者天然就缺少中國共產黨般的精神信仰,他們追求的各種價值,歸結起來大致總脫不開為國為民這些高大上目標(至少是不反對這些目標)。因此,當民進黨執政當局用運動方式,以台灣的名義或民意的名義,指責統派支持者親中就是“賣台”和“不愛台”的“錯誤”時,他們衹有拚命地辯白,卻沒有另外的一種立場可以理直氣壯地進行反駁。從“一中憲法”中汲取力量嗎?很不幸,民進黨執政當局早已把“一中憲法”衝擊得失去了它應有的權威,而台灣教育的課綱也已將兩岸的歷史割斷,導致青年無法認同。民進黨為什麼要不遣餘力地擴大1450影響力,營造輿論一致的觀點,并一再鼓動名嘴抹黑大陸?目的就在於剝奪掉統派人士的精神後盾,剝奪他們藉以傲對民族復興、國家統一的那種道義資本。
在這種情況下,統派支持者是無法依靠內在的良知的。因為所謂良知,無非是指人心固有的對善惡是非價值的感覺,它是內在的,卻必須通過與他人的交往才能確立。當周圍的人們都發出相反的聲音時,良知也會沉默,形成沉默的螺旋,因為它自己就已經陷入困惑。
事實上,民進黨在取得執政權之前,就已經公開宣布統派組織為“外來政權”,并給統派支持者貼上“賣台親中”的負面標簽,這就使統派力量在民進黨執政當局統治區域內失去了凝聚民心的威力。回過頭來,從策略上看,如果當初統派力量在策略上先打出“反獨”大纛,“獨派”勢力對其“賣台”的指控就不會有多少台灣民衆在乎了,至少其威力將大打折扣。怪不得那些真正的反對“台獨”的統派人士,在統獨鬥爭的狂風暴雨面前反倒比較風平浪靜。
不過細想下去這中間仍有破綻。因為“反對”本身不是一種獨立的立場,“反對”衹是基於一種立場對某一特定事物的態度。換言之,反對“台獨”總還需要有另一種束西為憑藉才能理直氣壯地去反對,因為人們總是贊成什麼東西所以才會去反對其它的什麼東西。通常,統派又會回到“為國為民”的目標上去。統是為了民族復興,而反“獨”則是為了人民福祉,所以反“獨”人士不害怕台灣當局指責“賣台”。
但是,民進黨執政當局卻認定“親中”就是“賣台”,如果“台灣人民”都表示和民進黨執政當局一條心,咬定“親中”就是“賣台”,統派力量就又沒有立足之地了。除非統派力量認定台灣人民正在受欺騙,人民終有一天會恍然大悟。
這就是說,我們必須假定歷史會在統派一邊,時與勢會在統派這邊,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可是統派力量又如何確信時與勢會在統派力量一邊呢?
須知,此時“倚美抗中”、“以武拒統”看上去來勢汹汹,方興未艾。除非統派力量相信大陸會立刻武統,相信美國絕不會干預兩岸統一大業,從而也就是相信現實台灣政治生態中發生的任何事情都不足以撼動統派人士的信仰。這同樣也是目前“獨派”急於要求美國清晰對台戰略的根本原因 —— 尋求精神支柱。
對此,研究台灣輿情的章柏康在與台灣朋友交流中,不時能聽到統派朋友的訴說,他們在與“台獨”勢力博弈過程中表現出巨大的精神力量。這是真的。從島內媒體中我們也能時常見到這類碎片式抗爭報道。衹是話說回來,像這樣堅定信仰的統派支持者終究少之又少。這就是為什麼在“親美抗中”輿論氛圍中,大多數統派支持者都無法抵禦民進黨執政當局的輿論壓力,因為他們是如此普遍地不具有另外的精神資源。在台灣,他們是真正的無家可歸!
五、抹黑:陷入沉默螺旋
在四面環敵的環境壓力下,精神脆弱的被壓迫者一般都會產生向壓迫者認同的意念。對於“抗中拒統”中的大多數台灣民衆而言,問題還要更簡單一些,因為在這裡,政治、文化概念模糊的“愛台灣”口號,至少絕大多數台灣民衆本來就認同的,起碼是不會明確、自覺地反對,所以,他們在高層、輿論,乃至法力的壓力下,會進一步地順從民進黨執政當局。
一般學者總以為壓迫會導致反抗。但在現實台灣社會中,確實存在著壓迫也會強化忠誠的事實。民進黨執政當局運用軟硬兩手,除“愛台灣”等軟性訴求外,諸如持續渲染軍機繞島、“芒果乾(亡國感)”,實施“政黨法”、“國安法”等剛性議題去強化民衆對其的忠誠。這種忠誠可以被強化到如此的地步,以至於一個人可以極為痛苦而又相當真誠地承認自己犯下了實際上從未犯過的“賣台”罪行。
這一奇特的過程的確是相當複雜的。首先常常是動機與效果統一論發揮作用。統派支持者本來就不“賣台”,也不反民主,而民進黨執政當局卻咬定你“賣”了,綠營支持者、“三民自”(《自由時報》、《民視》、《三立》等所謂親綠媒體),1450網軍也異口同聲地說你“賣”了。即使統派支持者百般申辯而對方卻不為所動。於是不得不讓統派支持者意識到,雖然沒有“賣台”、反民主的主觀動機,但不幸卻“造成了”“賣台”、“反民主”的“客觀效果”。畢竟,客觀效果這個東西,不是依你的感覺為準,而是依對方的感覺為準。
其次,“愛台灣”既是一個價值問題,也是一個事實問題,起碼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為事實的問題。純粹的思想意識、是非對錯則與此不同,因為其間往往并不存在甚麼客觀的量化檢測手段,往往衹能是主觀的心理感覺。
前幾年選舉,獨派出於騙選票的需要,用抗中凝聚人心,以“愛護”的名義喊出“新台灣人”,而統派卻仍然持續高喊“兩岸統一”,對此,獨派認為統派深深地傷害了他們,嚴重影響了他們的選票,這絕不是一般而言的客觀效果問題。獨派的感覺固然於統派是客觀的,但其本身仍然是主觀的。統派可以說“兩岸統一”口號傷到了“台獨”人士的玻璃心,但“台獨”人士不能據此斷定“兩岸統一”的口號,客觀上造成傷害的量化數據或效果。假如獨派聽不進統派的解釋澄清,而一些或部分統派支持者也不願意對方有被傷害的感覺,就可能不會再喊“兩岸統一”的口號,乃至同意收回這一口號,但這并不意味著統派已經承認“兩岸統一”口號本身就產生了壞的客觀效果。由此,台灣社會也就陷入了沉默的螺旋,“統一”的聲量也就不象以往那樣高亢,至少是大幅度的下降了。
以上這番道理,民進黨執政當局揣著明白裝糊塗。但放棄統一立場的統派支持者,自己恐怕未必十分清楚。因此,民進黨執政當局一口咬定某種思想觀點產生了惡劣的客觀效果時,這些支持者也可能以為確是如此。於是,衹好默默承認自己的觀點錯了,儘管其并不知道它究竟犯了什麼錯,但還是決定去改正它。
面對這個明顯不過的矛盾,“立場”概念也許顯得更有說服力。當統派支持者的立場從民族復興收縮到衹剩下台灣時,就會納悶:為甚麼自己認為正確的觀點,執政當局和社會輿論卻認為是錯的?也許是自己沒有站在台灣的立場想問題的吧?可是,當意識到自己本來就是一心一意為國為民去著想的、為著台灣人民的福祉行動的,那是不是因為主觀上想站在正確的立場上,但客觀上卻站到了錯誤的立場上去了呢?這是否證明自己,本來想進這個房間,結果卻進了另一個房間!此時,從衆性心理便油然而生,不論是出於“民族復興總不會錯,但千萬不要站到台灣的對立面”的角度,還是出於“隨大流更安全”的角度抑或是出於二者的混合,最後就決定順從或收聲。
六、拔樁:製造羊群效應
轉換跑道的統派支持者,大多都經歷過類似的心路歷程,因而最終自己改變立場或跳脫統獨之鬥戰場。完成這樣一種複雜曲折的心理活動需要一定的時間。開始,幾乎人人都想不通,不服氣,到後來才漸漸地表示通了服了。年初,台軍退役將領于北辰明確宣布退出國民黨,此前,有過更多的諸如陳明文、黃健庭等等統派支持者投靠綠營案例。許多學者也對此有過大量的分析,觀點大多集中於叛逆者的目的層面:一是藍營人士貪圖官位;二是綠營裂解藍營等等,鮮少見到從環境、策略層面來解釋這一現象。
其實,近年統派支持者的立場、觀點轉變,與民進黨持續實施的“拔樁”策略不無關係:許多叛逆者當初是堅決反對“台獨”、支持兩岸統一的,而後,隨著民進黨取得執政權後,聲勢高漲,而統派力量則在民進黨執政當局的嚴厲打壓之下,在持續的壓力下一些意志薄弱者終於“帶槍投靠”獨派陣營,然而,這種投靠并非是完全的違心,而是程度不同的真心投靠。這與古今中外的“屈打成招”不同,因為屈打成招往往當事人在行為上作出投靠姿態,其內心其實是不認同這種投靠的。
應該承認,台灣真正支持兩岸統一的人數相對不足。這就造成統派精英參政在選舉中的劣勢地位,甚至成為造勢中的“票房毒藥”。事實上,台灣政治人物都要靠選票生存,而統派在民進黨執政當局的追殺之下,受到利益和權力排擠。在此惡劣環境下,統派精英要想通過選舉奪得公權力,爭取話語權,擴大社會的能見度,的確是障礙重重。
由此,每逢選舉前夕,民進黨就會砸下大筆預算,利用部分統派精英急於當選的心理,在與民進黨競爭激烈的選區撥出名額,通過私下接觸、朝野合作等模式,招攬某些統派精英參選;對於無意參選的精英,則釋出行政部門“次長”或“國營事業董事長”等職缺尋求“合作”,趁機悄悄進行“拔樁”,裂解統一力量,并以此引發羊群效應。
就現代心理學角度而言,人類的特定欲求是其行為產生的基礎,為了滿足這一欲求目標,人們通常會運用各式各樣的手段與方法參與實現目標的實踐活動。對於追求“出頭天”的統派精英而言,一方面面臨的是被孤立、被排斥和可能被拋棄的政治環境;另一方面,看到的是唾手可得的目標實現,這不但造成其理智上的混亂,更會導致情感上的焦慮。為了免除這種可怕的焦慮,許多人寧願不惜放棄自己原有的立場與觀點,以便早日實現“出頭天”的目的。有這種強烈的情感需要為前提,還有什麼認識上的彎子轉不過來的呢?至此,叛離自己原有立場與觀點、改換跑道的統派人士或支持者,其“融入台灣、抗中拒統”的行為可能是誠心誠意的,或者更準確地說是誠心誠意地享受目標實現後帶來的好處。
當民進黨執政當局與社會精英一起高呼“兩岸互不隸屬”、“倚美抗中”時,猶如羊群中的領頭羊出欄,那些并沒有想過“台獨”對其危害的“羊群”,自然也就跟著“頭羊”魚貫而出了……。
小結
瞭解了民進黨執政當局以上六種政治伎倆,或許你就不會對台灣近年統派力量聲量大幅下降表示困惑了。但問題是,統派應當如何針對民進黨執政當局的這些政治伎倆進行有效地反制?如何能讓支持者理直氣壯地反對“台獨”,促進兩岸統一大業,使民族復興、國家統一真正成為台灣民衆共同追求的願景?都説形勢比人強,這是客觀現實的強力所致。看來,需要勢不可擋的外部大勢助力島內再度形成統派的復興!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註釋:
①《經濟間諜法壯膽 綠色恐怖深入產業》,中國時報,社論,2022年4月3日。
②《粉紅色牢房效應:綁架想法、感受和行為的9種潛在力量》,亞當·奧特,Adam Alter 2013, https://books.google.com.hk/books?id=__8hDgAAQBAJ&pg=PT35&lpg=PT35&dq=%E7%A4%BE%E6%9C%83%E5%9B%A0%E7%B4%A0%E5%AD%A4%E7%AB%8B+%E5%B0%8D%E4%BA%BA%E7%9A%84%E7%90%86%E6%99%BA%E5%92%8C%E8%AA%8D%E7%9F%A5%E5%BD%B1%E9%9F%BF&source=bl&ots=PxHuEUTty0&sig=ACfU3U29X1atBvvPX4SKXrX91nGZ1gK_aQ&hl=zh-TW&sa=X&redir_esc=y&hl=zh-CN&sourceid=cndr#v=onepage&q=%E7%A4%BE%E6%9C%83%E5%9B%A0%E7%B4%A0%E5%AD%A4%E7%AB%8B%20%E5%B0%8D%E4%BA%BA%E7%9A%84%E7%90%86%E6%99%BA%E5%92%8C%E8%AA%8D%E7%9F%A5%E5%BD%B1%E9%9F%BF&f=false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2年5月號,總第29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