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琉球地位-釣魚島主權問題與東亞國際體系的和平改造
http://www.CRNTT.com   2024-05-08 14:26:31


琉球地位-釣魚島主權問題,已不僅僅是領土主權依據之爭,而演變為東亞國際體系和平改造問題。
  中評社╱題:琉球地位-釣魚島主權問題與東亞國際體系的和平改造 作者:田少穎(福州),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福州外語外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摘要】近年,隨著中日東海領土和領海爭議發展,琉球地位問題和沖繩民衆反美軍基地運動日益得到關注。中日領土、領海爭端的解決和戰後美國構建的東亞國際體系能否得到和平改造有關,該體系的核心是美國使琉球軍事殖民地化。2012年以來,中國學者提出“東穩西進”戰略,中國開始向西擴展地緣空間。2013年,中國學者提出“琉球地位”問題。此後,中國戰略家對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效力和後果有了新判斷,建議在適當時機提出亞太安全架構倡議,衝淡美日亞太安全同盟體系并最終使其轉型。因此,在“東穩”框架下,東亞各國應在尊重當地民意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對沖繩民衆反美軍基地運動的研究和聲援,以便形成構建東亞共同體合力,防止美日安保體制藉俄烏衝突後形勢在東亞擴張,并促使其逐漸失能。

  2010年以來,隨著中日東海領土爭議的發展,中國學術界對釣魚島主權歸屬歷史證據的研究日益深化。由於在歷史依據上無法和中方優勢相比,日本政學兩界及支持其立場的部分西方學者仍堅持引用19世紀國際法,以“無主地”占有原則為日本對所謂“尖閣列島”擁有主權的法理依據,以此壓制中方歷史依據優勢。在此情況下,中國學界為厘清釣魚島主權歸屬,以二戰時期盟國對日政策代表性國際文件“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為據,開始重提琉球〔1〕問題,正式提出其“地位未定論”。〔2〕中方這一前所未有的行動,引發日本和西方震動。〔3〕“琉球地位未定論”的提出,對美國戰後構建的東亞國際體系——舊金山和約體系,造成衝擊,提出挑戰。琉球地位-釣魚島主權問題,已不僅僅是領土主權依據之爭,而演變為東亞國際體系和平改造問題。

  美國在1951年通過締結對日和約構建的舊金山國際體系的核心,是其對琉球的長期事實軍事占領及使其軍事殖民地化。戰後,美國先“托管”琉球,日後又將其“歸還”日本;日本當局為換取美國儘早結束對日占領,并使兩國建立同盟,犧牲了琉球人民利益。琉球的軍事殖民地化是美日軍事同盟的基礎。幾十年來,琉球/沖繩人民一直在進行反美國軍事占領、反美軍基地抗爭,當地部分人士還發起過“琉球復國”運動,其發展不絕如縷。

  近年,隨著中國國力崛起及中日領土爭端的發展,美國藉機對日本表示支持,由此重返亞太。2012年,美國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中國政府和學界一時極為緊張,認為美國要恢復對中國“遏制”戰略。鑒於美國的亞太“再平衡”戰略給中國帶來的壓力,及2012年秋國內爆發的反日游行反映的狹隘民族主義對內外政治氣氛的破壞及對外交的干擾,中國戰略家王緝思在2012年10月提出,中國應執行“東穩西進”地緣戰略,在東方規避美日壓力,向西擴展地緣空間。〔4〕2013年,中國領導人提出“一帶一路”倡議,正是該戰略的發展。近年,王緝思又提出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雷聲大、雨點小,美國深為中東亂局和歐洲政治、經濟危機所困,難以把更多精力和資源投入東亞。中國應藉此機會,及早謀劃,提出自己的亞太地區安全架構倡議,以便“衝淡美國的亞太安全同盟體系并最終使其轉型”,他認為儘管目前提出相關倡議為時尚早,但應“首先明確自己的戰略目標,厘清戰略思路”。〔5〕

  美國所深陷的中東亂局、歐洲危機,和俄羅斯都有莫大關係。2013-2014年,因為克里米亞半島危機,俄和西方關係惡化。北約執意東擴壓縮俄羅斯的安全空間,普京政府最後合并半島,并通過支持烏克蘭東部分裂勢力,意圖裂解烏克蘭,徹底阻斷北約和歐盟進一步東擴。普京的外交智囊,著名戰略家謝爾蓋·卡拉加諾夫(Sergey Karaganov)等人,為本國設計出大國自由行事,進行政治、安全競爭的地緣政治、經濟大戰略,以便挑戰冷戰後西方在歐洲確立并推廣的北約、歐盟等架構。自2022年2月以來,俄烏衝突爆發并遷延至今,陷入消耗戰,俄以核武器後盾增大威懾力,並以此反制西方聯手。俄反北約的手段較為激烈,其得失可為鏡鑒。〔6〕

  東亞國際體系和歐洲國際關係體系的相似性在於,前者存在美、日安保體制,後者存在北約,兩個聯盟體系都有擴張性。中國身處東亞國際體系,且自身有統一問題待解決。統一問題的解決內蘊如何應對美日安保體系、如何推動東亞國際體系轉型問題。

  不難看出,美、中、俄等都有了地緣大戰略,世界秩序在重構之中。俄國人對地緣戰略的謀劃和運用,可為中國處理釣魚島主權和琉球地位問題提供案例:鬥而不破,十分必要。在筆者看來,世界秩序的演變,特別是中日領土爭端趨嚴重以來新浮現的東亞現狀,可為沖繩民衆反美軍基地運動提供新動力和契機。沖繩,如同歐洲冷戰格局中東西方對峙的核心點——柏林一樣,理應得到國際社會更多關注。有志於構建東亞共同體的各方力量,都可以加強對沖繩人民反基地運動的研究、聲援。各方要以構建東亞共同體為引領,遏制美日藉釣魚島主權問題、台灣問題擴充其安保體制,使東亞出現北約東擴式的地區安全秩序演變,成為長期鬥爭的淵藪。

  一、東亞體系中的琉球-釣魚島問題及二戰文告法律地位

  從明朝洪武年間開始,中國中央政府和琉球王國間的封貢關係維持了500餘年,中國對琉球王國提供了衆多援助,王國極為感激,在中央王朝的衆多周邊屬國中,琉球王國和中國中央最親近。然而,日本薩摩藩垂涎琉球在對中國封貢貿易和自身海外貿易中所獲利潤,於1609年出兵攻襲琉球,不僅勒索財物,還迫使琉球王國對其稱臣納貢。自此,琉球開始了對中日的“兩屬”時期。〔7〕

  1868年4月,明治維新剛剛開始,日本政府發布《安撫億兆·宣布國威宸翰》,確定了“開拓萬里波濤,宣布國威於四方”的戰略。日本在極力鼓噪“征韓”論的同時,把目光投向琉球王國。1871年7月,薩摩藩對日本中央提出的有關對琉球關係《調查報告》就建議:“采取措施,擴張皇國規模。”1872年,日本就藉琉球使節訪日之際,提出已將該國納入日本治下。此後,日本對中國附屬國琉球、中國在東海的領土台灣島及其附屬島嶼的侵略野心不斷膨脹。1874年,日本以“琉球漂民事件”為藉口,出兵侵台,以斷絕“琉球兩屬之淵源”。〔8〕

  日本在軍事、政治改造上比晚清政府更為成功,開始加力衝擊中國主導的東亞國際體系,從東亞大陸外圍的半島、海島入手,割裂該體系,擴張勢力範圍,吞并、割占更多中國附屬國和領土。1879年,日本完全吞并琉球群島。晚清政府雖曾和日本交涉,試圖以“三分琉球”提議使琉球王國在較小版圖內恢復,然而,隨著中日鬥爭加劇及中國日處下風,此番努力不了了之。〔9〕

  日本還有很強的海權鬥爭戰略目的,這得益於充當日本“御雇顧問”的前美國軍人、駐廈門領事李仙得提出的“東亞明月彎”戰略。他向日本獻計,拿下朝鮮半島、琉球和台灣,使之和日本本島連成一個半月形區域,封鎖中國從東海進出西太平洋之通道。〔10〕日本藉助海權增強,可以長期壓制中國。

  中日在東亞的鬥爭,終於導致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1895年1月,日本政府秘密通過內閣決議,將中國台灣島附屬島嶼釣魚島群島納入“沖繩縣”(即琉球)治下。時至今日,日方仍堅稱當時內閣決議有合法性,但是從其出台方式、所依據的沖繩縣地方報告中信息的可靠性、通過程序等看,這一點明顯存疑。〔11〕1895年4月,中日達成《馬關條約》,并未提及釣魚島。此後,日本當局對釣魚島之開發極為有限,將其委於私商。〔12〕

  甲午戰後半個世紀,東亞長期處於日強華弱狀態,日本對中國不斷蠶食,終至於1937年全面侵華。日本當局於1941年底製造珍珠港事件,和美國開戰,自此走上滅亡之路。

  1943年秋,中美英在埃及開羅舉行戰時領袖會議,達成《開羅宣言》,宣言明確指出:三國之宗旨,在剝奪日本自從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占領之一切島嶼;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1945年7月,美蘇英在德國波茨坦舉行最高領導人會議,發布的《波茨坦》公告重申:《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13〕兩大歷史文件明確了戰後日本之主權範圍要由包括中國在內的戰勝國所共同決定。

  日本今日對其所謂“尖閣列島”的主權依據,既有其所注重的19世紀國際法“無主地”占有原則,也建立在所謂舊金山國際體系有合法性基礎之上。然而,美國在戰後藉對日和約構建的舊金山國際體系是在違背二戰盟國兩大文告基礎上構建的,是為美國在東亞進行冷戰服務的。因為二戰的爆發及戰後東亞冷戰格局的形成,琉球地位再次發生重大變化,因美國強力介入,相關方權利格局被扭曲。

  二、舊金山體系的建立與中國戰勝國權利的喪失

  二戰期間,自對日作戰開始後,美國軍方就認為從一戰之後到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對西太平洋疏於控制,犯了歷史性錯誤。1942年底,羅斯福總統就下令軍方研究戰後太平洋“警察軍力”駐地問題。對日作戰血腥經歷讓美國軍方決心絕對控制太平洋,把保衛美國本土的防綫盡力向西推,讓太平洋變為“美國內湖”。在占領琉球群島問題上,美國政府內部立場極為一致。因此,儘管美國不想違背《開羅宣言》精神、擴張領土,但從安全設想出發,力求在太平洋上建立軍事基地群。雖然琉球群島較後出現在美國軍方基地群計劃當中,但很快成為該計劃的“太平洋基石”。美國政府內部占優勢的勢力確定了僅以中日甲午戰爭為時限,既往不咎,好力保琉球歸屬日本,方便美軍占領,不提把琉球歸還中國。〔14〕琉球的未來由此完全取決於美國軍事安全需要。

  據稱,在開羅會議期間,羅斯福曾幾次詢問蔣介石,中國是否有收回琉球之願望,蔣介石回答說,願同美國一起,共同托管琉球。中國由此失去了收回琉球的歷史性機會。〔15〕美國學者埃爾德里奇對美國內部在占領琉球問題上的反復論證和爭論,進行了細密研究。從其研究可見,美國軍方對占領琉球立場堅決,美國國務院內部親日力量占主導地位,希望保持日本對琉球主權,因此,可推斷所謂中國收回琉球的歷史機會并不存在。

  在對美作戰和戰後對美關係中,日本執行的都是犧牲琉球和當地人民的方針。在二戰末期,日本當局犧牲“沖繩”,試圖藉在島上頑抗,阻止美軍在其本土登陸。到戰爭結束時,日本本土死於美軍轟炸者共51萬人(包括原子彈轟炸死難者),而小小的琉球群島在殘酷的“沖繩戰役”期間,死於轟炸者達到12.2萬人。琉球全島15萬人死於戰火,占總人口三分之一。〔16〕戰後,日本當局為儘早結束美軍占領,又通過犧牲琉球為美軍基地,實現“日美結盟”。為此,裕仁天皇親自對麥克阿瑟說項。〔17〕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