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兩岸企業合作發展路徑方式變化與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24-08-01 13:24:39


 
  (三)產業發展的市場競爭機制

  兩岸企業合作發展不僅受地區經濟發展政策的引導,同時其作為市場活動的參與主體,更受產業發展環境變化的影響。就企業的產業鏈來看,其參與的市場競爭既有歐美等國際市場,同時也有大陸內需市場。在國際市場中,兩岸企業僅是作為其他國際著名廠商的代工廠進行簡單的加工生產,不僅對外部市場依賴大,而且在國際市場中缺乏產品的議價能力,市場競爭力較弱。金融危機爆發,兩岸企業受外需市場萎縮的影響,大多企業生產經營難以為繼,不得不考慮合作發展以擺脫發展困境。在內需市場上,兩岸企業將合作發展作為重要方向,但在市場競爭中,台資企業與本土企業合作發展才能有效應對國際著名廠商的競爭壓力。兩岸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倒逼其不得不走向合作發展。面對國際市場競爭,企業更多關注的是如何通過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或者產品技術創新來獲取這一市場的發展優勢;對大陸內需市場,其似乎已經成為全球市場中最具潛力的部分,因而兩岸企業更多的資源應傾斜在完善產業鏈條和產業運營模式的調整上,從而以更快的速度搭建內銷平台與網絡,搶占市場。通過市場競爭產生的倒逼機制,改變傳統的外貿生產方式,進入合作發展“快車道”,并以多種路徑改善企業產業結構、產品結構、經營模式。

  (四)產業發展的集群機制

  兩岸企業通過產業集群的路徑實現合作發展目標的主要動力就在於這一路徑為企業合作發展提供了衆多條件,同時也為企業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快速發展提供重要的保障。就產業集群機制對企業合作發展可能提供的條件來看,主要在於通過這一機制形成的企業集聚可降低技術與信息的流動成本,從而更為迅速地為企業合作發展提供技術或市場信息支持。企業集聚的方式主要有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集聚,同時還有一種就是生產同一產品的企業,價值鏈上各環節集聚。同類產品生產企業之間的集聚主要在於競爭驅動衆多廠商采取差異化策略,一方面擴大市場的品種容量,另一方面導致產品特色和分工之間互補互動,整個集聚體內部的生產規模擴大、行業的生產率得以提高。參與協作分工的企業數量越多,外部經濟效應就越明顯,外部經濟效應的增強對外部企業又會形成更強的吸引力,使得新企業不斷加入,從而進一步促使集聚規模擴大,加速集群的發展。⑦對於兩岸企業而言,通過已有的產業發展基礎,建立核心產業集群或者優化已成形的產業集群帶動企業合作發展,不失為其當前應對市場挑戰的一種選擇。

  三、兩岸企業合作發展的主要效應

  兩岸企業合作發展是企業適應經濟環境發展變化而做出的一種應對措施,其產生的效應既體現在企業的發展層面,又體現在企業所屬的產業層面,還體現在宏觀的區域經濟發展層面。

  (一)企業層面的合作效應

  1.企業合作發展的群聚效應

  當前兩岸企業面臨轉型升級的選擇,在企業合作發展過程中,可以是某些企業的行為,同時也可以是一組企業聯合發展。受制於發展環境的限制,單獨由某一企業行動,往往難以完成其自身的轉型升級,而不同企業相互作用或聯合行動,則可加速推進這一進程,同時會帶動一組企業共同發展。具體表現為企業的合作發展,帶動產業內其他相關企業的合作發展,或者一個企業的發展需要其他企業的配合,一組企業共同行動從而實現合作發展。⑧在企業合作發展的群效應中,一方面其可通過關聯性較強企業間的拉動來實現;另一方面可通過企業間的共同行動來實現,如相關聯的一組企業為爭取共同利益最大化,以策略聯盟的形式促進合作發展。

  2.企業合作發展的連鎖效應

  企業合作發展是一個高端化發展的過程,這一過程會引發包括企業的產品、產業鏈、市場等一系列的連鎖變化。就企業合作發展的產品變化來說,原來所從事的低端加工貿易型產品在企業合作發展過程中可能會得到改善,主要朝企業自主產品品牌的生產方向發展。兩岸企業自主產品品牌的建設,不僅為企業拓展新的市場、激發潛在市場提供了條件,同時更為企業延伸整個產業鏈條打下了基礎。當然企業所經營的產業鏈延伸其實也是企業產品品牌建設,進一步深化市場發展的重要措施。可見,在兩岸企業合作發展的過程中,其將在企業內外產生系列的連鎖效應。

  3.企業合作發展的位移效應

  兩岸企業合作發展的位移效應主要是指企業所在市場環境中的勞動力、土地、資本、政策等的變化,對企業生產地及市場所帶來的轉移效應。這種效應是企業為逐利而根據市場發展環境的變化所采取的一種應對措施。自2008年以來,兩岸企業都遭遇國際金融危機、人民幣升值及大陸勞動力成本上升等變化,而這些變化對兩岸企業產生了重大影響。在企業市場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情形下,兩岸企業開始重新布局投資區域,其中大陸內陸地區生產成本相對較低,市場潛力巨大,從而吸引了大批兩岸企業往中西部地區轉移,同時這些地區也是大陸未來擴大內需的重點地區,市場潛力大,有利於內銷型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目前兩岸企業投資的區域布局調整正由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內陸腹地轉移,已成為兩岸企業合作發展中的一個主要選擇。

  (二)產業層面的合作效應

  1.企業合作發展的產業協同效應

  集群內企業相互協同會產生協同效應,即對單個企業而言,作為集群組合中的一個企業比作為一個單獨運作的企業所能獲得更高的盈利能力就是協同效益,即所謂的1+1>2的效果,進而形成競爭優勢。⑨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沿海地區企業轉型升級大部分選擇就地轉型升級,究其原因,可從企業所在產業發展的協同效應來分析。大陸沿海地區企業多年來的投資發展基本已經架構好其生產銷售網絡,在這一網絡內各企業間可及時分享市場信息,從而可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從生產角度來說,台資企業投資大陸初期,主要考慮的是地區內廉價勞動力優勢,但隨著大陸經濟環境的變化,這一主要考量因素的影響力逐漸下降。當前兩岸企業更多地考慮地區的市場及行業間的關聯協同性,出現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就在於,相互關聯的兩岸企業通過所在產業的協同發展,可共同開發或共享相關產業技術、產業發展人才、產業發展的原材料等,從而可以降低其轉型升級的成本及提高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

  2.企業合作發展的產業集聚效應

  在產業技術鏈或價值鏈上具有上下游關係的兩岸企業在某一特定地理區域高度集中的現象,是兩岸企業普遍采取的一種投資策略。⑩具體來說,兩岸企業的產業集聚效應,可通過三個維度來考察:首先是兩岸企業空間上的集聚,表現為企業所利用的生產要素在地域上的接近性,并有顯著的地域相關性;其次是兩岸企業所經營的行業集聚,如長三角地區的電腦裝配業、珠三角的光電業等;最後是兩岸企業所處產業的產業鏈長度。一般來說,產業鏈較長的企業集聚的可能性較大,反之企業集聚的可能性較小。從兩岸企業在大陸沿海地區投資現狀來看,其產業集聚性非常明顯。而在產業合作發展過程中,兩岸企業不僅要考慮自身的合作發展方式,同時還要考慮產業中相關企業的行動,因為穩定產業集聚的發展環境,將為企業帶來規模經濟,由此可提高企業發展的競爭力。

  3.企業合作發展的產業創新效應

  創新是經濟發展的活力之源。對於企業發展而言,產業創新便是企業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障,是其提高企業競爭力、實現再發展的重要方式。當前兩岸企業大多缺乏創新,這主要體現在生產技術、產品品牌、經營方式等方面。為突破企業轉型升級的瓶頸,必須著重從其所在產業上找到企業的創新點,如大陸台資企業大多生產鏈短,并且處於“微笑曲綫”的低端,那麼通過多年來積纍的生產經驗,集中資源進行技術創新,促使產業鏈往兩端延伸,這是其重新獲得市場競爭優勢的關鍵。除此之外,台資企業在大陸多年來進行的是代工生產,品牌建設或創新發展滯後。如何在企業技術改造的基礎上,創新企業的產品品牌亦相當重要。兩岸企業合作進行的技術改造與產品品牌建設,不但為企業本身帶來創新活力,同時受創新活動溢出效應的影響,更可帶動整個地區的創新發展能力。

  4.企業合作發展的產業融合效應

  兩岸產業合作從最初的垂直分工,到現在的水平與垂直相結合的混合分工模式,雖有進步,但作為合作載體的台資企業,始終沒有完全融合到大陸產業鏈中。由此在發展過程中,台資企業很難藉助兩岸產業融合帶來的技術共享,從而出現企業研發投入不足的現象。如何從兩岸已有產業合作基礎出發,實現兩岸產業融合至關重要。要實現這一目標,台資企業必須改變過去僅從生產環節與大陸企業合作的方式,而應從整個產業鏈來布局,比如在產業鏈上游進行兩岸合作研發,突破行業發展中技術瓶頸;中游進行生產聯盟,擴大企業生產規模效應;下游衍生產品服務,增加企業的盈利點。

  (三)區域層面的合作效應

  1.企業合作發展的區域整合效應

  兩岸企業合作發展,同樣也能發揮出區域經濟整合的效應,這個效應主要體現在:一方面,在企業合作發展過程中的生產基地的轉移,能為地區間的經貿交流提供更多的通路,從而整合兩個地區間的資源,并能發揮出比較優勢;另一方面,企業合作發展能進一步提升兩岸經貿交流的質量,加速推進兩岸間更緊密合作,如相關企業可通過合作發展契機,將其重要的研發基地以及現代產業發展經驗等更多地轉移到大陸地區,以滿足大陸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

  2.企業合作發展的區域拉動效應

  台資企業投資大陸不僅為大陸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同時也為解決地區就業等帶來了巨大的作用。一方面,可從兩岸企業集聚地看,大規模投資或者是技術改造將拉動相關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對於地區內已成功合作發展的兩岸企業,對進一步擴大地區內需市場將產生一定的刺激作用,由此帶動地區投資熱。在兩岸企業合作發展的影響下,企業的產品質量與品牌都將會提升,從而有利於提升大陸外貿市場的競爭力,擴大外貿市場。

  3.企業合作發展的區域優化效應

  兩岸企業的合作發展,不僅要實現低技術、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高技術、資本、知識型產業邁進,同時更要注重企業產業鏈的延長和升級,實現從價值鏈中間環節向價值鏈兩端延伸,提高企業的產品附加值。這其中就包含兩方面的經濟優化措施:從微觀角度觀察,企業技術升級會提升地區內企業的發展水平,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從宏觀角度觀察,企業技術改造或者是企業產業鏈的兩端延伸,不僅會對地區的產業結構產生優化作用,同時對地區的產業發展環境也會產生優化作用。

  註釋:

  ①徐竹青:《推進浙江產業集群轉型升級的思路與對策分析》,《中國城市化》,2009年第9期。

  ②李非:《大陸台企面臨的困境及對策》,http://www.cndca.org.cn/performduties/participation/suggestion/201302/t20130206_115243.html.

  ③毛蘊詩、吳瑤:《中國企業轉型升級》,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④不覺曉:《創新是台商轉型升級的最根本選擇》,http://www.huaxia.com/thpl/djpl/2013/06/3391341.html,訪問日期:2014年10月15日。

  ⑤李世澤:《完善環境倒逼機制,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廣西日報》,2012年4月10日。

  ⑥張正華:《產業升級及其機制—中國東西部地區產業升級及其機制比較研究》,雲南大學出版社,2011年。

  ⑦張敏:《產業集群生成與發展的動力機制分析》,《商業時代》,2011年第1期。

  ⑧賈建中:《產業轉型升級的群效應研究》,《華南理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1期。

  ⑨胡大立:《產業關聯、產業協同與集群競爭優勢的關鍵機理》,《管理學報》,2006年第6期。

  ⑩張傳國:《台商大陸投資問題研究》,商務印書館,2007年版。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4年5月號,總第317期,P56-62)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