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520後大陸青年對兩岸交流的社會心理調研
http://www.CRNTT.com   2024-11-11 11:12:11


表4:交流意願及兩岸感知皮爾遜相關
表5:中介模型中各變量的回歸分析模型1
表6:兩岸關係感知的中介效應分析
圖1:中介效應路徑圖
 
  (二)台灣同胞交流意願及兩岸感知的相互影響及中介效應分析

  為了驗證信任感知是否在兩岸關係感知和交流意願的影響過程中起到中介作用,采用偏差校正的Bootstrap法,使用SPSS中PROCESS宏程序的Model 4(Model 4為簡單的中介模型),進行5000次自抽樣檢驗進行中介效應檢驗。首先對各變量進行描述性統計和相關分析(見表4)。

  [表4:交流意願及兩岸感知皮爾遜相關]

  中介模型結果表明(見表5),兩岸關係感知可以顯著正向預測交流意願(β= 0.52, t= 20.61, p<0.001)。當兩岸關係感知和信任感知都納入回歸方程的時候,兩岸關係感知(β= 0.55, t= 20.15, p<0.001)和信任感知(β= 0.20, t= 8.68, p< 0.001)都可以顯著正向預測交流意願。

  [表5:中介模型中各變量的回歸分析模型1]

  中介效應的Bootstrap 95% CI不包含0 ([0.27,0.36]),表明中介效應顯著,中介作用路徑如圖1。因此信任感知在兩岸關係感知對交流意願的影響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應占總效應的比例為61.54%(見表6)。說明兩岸同胞在接觸的過程中對於兩岸關係的感知是十分重要的,這直接影響到兩岸同胞的交流意願,并且兩岸關係感知會影響到信任的建立,信任進一步影響交流意願,積極的兩岸關係感知帶來高信任度,從而促進兩岸同胞的交流意願。

  [表6:兩岸關係感知的中介效應分析]

  四、研究討論

  (一)大陸青年對兩岸關係有積極感知且交流意願強烈

  本研究結果發現,大陸青年普遍都對未來的兩岸關係抱有積極樂觀的心態,認為未來兩岸關係會朝向好的方向發展,都願意與台灣同胞展開積極的接觸交流,并且有關注賴清德演講部分內容的青年群體似乎更樂觀且更願意交流,與台灣同胞對未來兩岸形勢的擔憂不太一致。究其原因,研究者認為大陸青年日常關注兩岸新聞的常用途徑大多是網絡媒體(抖音、官媒、微博)、電視媒體(CCTV),這些信息是通過媒體加工傳播到視界的間接信息,并非直接接觸所產生的經驗。換言之,有關注到賴清德“5·20”就職演講中有關兩岸內容的青年,更多獲得的是間接信息,是通過近期和早前接收到的有關兩岸局勢的信息而做出的綜合判斷,從而使他們認為目前大陸對台的政策和措施都使得兩岸正逐步走向統一的樂觀態勢。積極的判斷勢必帶來積極的行為,對於兩岸青年群體願意交流是一件對未來兩岸和平發展頗有裨益的事。因為交流可以打破兩岸之間的信息繭壁,讓彼此更加瞭解對方,從而打破原有的、錯誤的刻板印象,建立起新的、正確的良好印象,進而推動兩岸朝著和平統一的積極方向發展。不管未來政治走向如何,兩岸民間一定要和諧交流,才能共同往前走,創造共榮、共存、和平的環境②。

  [圖1:中介效應路徑圖]

  (二)兩岸關係感知和信任感知會影響大陸青年交流意願

  大陸青年的兩岸關係感知越積極,則對台灣同胞的信任度越高,進而交流意願也越強。這啓示我們首先要促進兩岸同胞留下對彼此積極的感知,其次在兩岸同胞之間建立和積纍信任是十分重要的,每一次的信任加深都為下一次的深入交流奠定基礎。信任無疑會拉近兩岸同胞之間的心理距離,群際之間的信任會促進兩岸同胞未來的接觸交流意向③。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具有天然聯繫,具有互信的基礎,兩岸發生的某單一的消極事件不應成為兩岸和平統一的絆腳石,而是可能成為推動祖國實現統一的催化劑。與此同時,兩岸同胞建立信任的過程中也是在給雙方不斷重塑對彼此認知的機會,有助於我們消除彼此之間的誤解與隔閡,從而可以敞開心扉,暢所欲言,為祖國實現統一後的台灣社會治理積纍善的能量,降低治理成本。

  除此之外針對交流意願的進一步分析我們發現,大陸青年更加歡迎台灣同胞來大陸求學和發展,但是對於自己去台灣旅游和求學的意願則顯著低於前者。大陸一直奉行開放的原則,給台灣同胞創造了諸多便利條件以及優惠政策,大陸青年無不看在眼裡,所以非常歡迎台灣同胞來大陸發展。但是台灣民進黨當局則宣稱大陸“不開放”,作繭自縛,對兩岸同胞間的正常旅游和求學處處加以限制,為兩岸青年的交流設置重重阻礙。

  五、助推兩岸青年同胞心靈契合的對策建議

  針對本次大陸青年對兩岸關係的社會心理調研的結論,圍繞如何助推兩岸青年同胞心靈契合,對兩岸青年們提出如下三個方面的建議。

  (一)提增兩岸發展關注度,提升青年積極感知水平

  兩岸關係根基在民間,動力在人民,希望在青年④。兩岸青年應積極關注兩岸關係的發展,應積極投身於增進對彼此的瞭解與交流之中。可以通過閱讀書籍、觀看紀錄片、參與講座和研討會等方式,深入瞭解雙方的歷史、文化和社會制度,從而更全面、客觀地認識彼此。應積極參與各類官方或民間舉辦的兩岸交流活動,如學術研討會、文化藝術展覽、體育比賽等。這樣不僅能够親身感受彼此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多彩文化,還能通過親身體驗加深對彼此的認知⑤。另外,還可以藉助更開放的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平台,實時關注兩岸新聞資訊,參與相關話題的討論,拓寬信息獲取渠道,提升對兩岸關係的積極感知水平。總之,通過提升兩岸關係的關注度,更有助於兩岸青年們增強對彼此的親近感和認同感,促進兩岸之間的友好交流與合作。

  (二)增進兩岸青年互信感,促進雙方積極交流意願

  信任是兩岸青年互動交流的基礎。積極參與兩岸同胞的交流活動,如朋友聚會、影視圖書交流會等,是增進彼此相互瞭解和信任的有效途徑,通過參與這些活動建立雙方之間的深厚友誼,共同分享彼此的豐富文化和生活方式。兩岸青年不僅同受中華文化滋養哺育,具有共同的文化基因;而且年齡相仿志趣相投,有著相似的學習與生活經歷。兩岸青年娓娓而談,自然有聊不完的話題⑥。交流過程中,雙方應秉持尊重和理解的態度,避免使用帶有偏見或歧視的話語,以真誠平和的心態身臨其境地傾聽和理解對方的觀點和過往。同時,在社交媒體和現實生活中,應積極傳播兩岸交流的積極成果和正面信息,幫助消除誤解和偏見,這必將有助於增進兩岸青年之間的友誼和互信,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三)深化兩岸青年交流互信,壯大祖國和平統一力量

  當兩岸青年攜手前行時,不僅承載著個人的夢想,更是肩負著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任。積極倡導和平、發展、合作的理念尤為重要,可激發兩岸青年共同為和平穩定、繁榮發展貢獻青春力量的熱情。兩岸青年可以積極參與由兩岸組織的各種交流項目和活動,如海峽論壇、青年交流團、文化交流活動等,這必將有助於雙方青年拓寬視野、增進友誼,更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貢獻重要力量⑦。同時,雙方應秉承“兩岸一家親”的理念,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宣傳、弘揚和平友愛的精神,積極傳遞和平、友好的價值觀,堅決反對任何煽動對立和衝突的言行,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營造良好氛圍。此外,雙方還可以通過各種方式打造共同的朋友圈、事業圈和生活圈,如匯集兩岸政治、經濟、社會、文化、教育、歷史、民間信仰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和民間組織參與,共同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⑧,共同參加文化交流和藝術演出、創新創業等活動,作為兩岸青年交流合作的橋梁和紐帶,增進彼此之間的友誼和信任,共同為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和祖國實現統一注入青春活力。

  基金項目:本文是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理解善惡意圖影響信任的心理和神經機制研究”(項目批准號:20CSH069)、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社科類)一般項目“促進兩岸青年同胞社會信任的共同文化心理基礎研究”(項目批准號:JAS23060)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資料:

  ①《賴清德520就職演說民調》,台灣TVBS民調中心調查,https://cc.tvbs.com.tw/portal/file/poll_center/2024/20240527/b2a95a33ef7c4c5ff91f54c363138ce7.pdf

  ②秦鉦:《兩岸一家人應多交流 對抗將永無寧日》,中國評論,時政專訪,https://www.crntt.com/doc/266_0_106930818_1_0516155002.html

  ③陳永輝,黃亮,陳順森,(2023),構建兩岸融合生活VR系統 助推兩岸同胞實現心靈契合,中國評論,(312),41-47。

  ④潘賢掌:《兩岸同胞交流研討活動達成五項共識》,中評社記者專欄(盧哲),https://www.crntt.com/doc/93_20691_106939816_1_0601130609.html

  ⑤劉柳,(2024),增強中華文化涉台傳播效能增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統一論壇(02),51-53。

  ⑥張亞靜:《青年交流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融合發 展增添蓬勃活力》,中國台灣網,http://big5.taiwan.cn/plzhx/ZBPL/202404/t20240411_12612677.htm

  ⑦郝沛然,(2023),發揮綜合優勢加強系統集成推動兩岸青年在交流互鑒中成長成才相契相融,兩岸關係(09),8-9。

  ⑧黨超峰:《匯聚兩岸力量 打造廈金共同生活圈》,中國日報網,https://cn.chinadaily.com.cn/a/202306/18/WS648e6a5aa310dbde06d23f58.html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24年9月號,總第321期,P32-37)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