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减災法》第十六條規定,“國家對地震預報實行統一發布權。”這意味著,屬于地震系統的任何一級行政單位、研究單位、觀測台站、科學家和任何個人都無權發布有關地震預報的消息。
“大地震之前要做出臨震預報,主要有兩個依據,一個是動物的宏觀異常,二是有豐富的前震活動,比如小地震頻發。但這一次,既沒有動物的宏觀異常活動,也沒有任何前震活動。”孫士說。在專家眼里,僅僅上萬只蟾蜍的集體出動依然不構成“宏觀異常”的證據——規模依然太小,並且動物種類單一。
記者了解到,僅僅北京一地,就有上百位民間專家,或者說是愛好者長期從事地震研究,向地震局反饋信息。他們每天都會發出有幾十個地震預測。如果每次都發布預報信息,顯然將使預報完全失效。
5月6日,有網友在當天百度“地震吧”發帖稱:“我在臨沂看見大片地震雲,不知今明兩天哪里要發生6級以上强震。”帖中還附上了天空中條帶狀雲朵的照片。這個帖子在12日之前一直被冷落,目前點擊率已高達570萬次。
以專業的眼光來看,這一帖子毫無價值——實際上,全國範圍內諸如此類、以各種形式發出的猜測每天很多,何况它依據的是與這次地震相隔甚遠的山東臨沂所看到的現象。
沒有預報
西部地區地震監測能力相對薄弱
汶川大地震之前,由于“沒有發現可靠的異常表現”,中國地震局沒有作出任何地震預報。
地震預報在世界範圍內確實屬于高精尖的科技難題。“像美國2003年的加利福尼亞大地震,還有日本上個世紀的神戶大地震,都沒有報出來。他們的監測能力已經很高、很理想了,照樣報不出來。”陳學忠說。
中國是一個飽受震災之苦的國家,這也使得它在世界地震預報史上享有一席之地。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候風地動儀就是在公元132年由東漢張衡發明的。1949年以前,舊中國只有一個地震台、3位地震工作人員。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現代地震預報事業是從1966年河北邢台大地震的現場逐步發展起來的。目前,中國建立了1000多個現代化的地震台。
中國曾有一次舉世矚目的成功的臨震預報——1975年2月10日的遼寧海城大地震。“較成功的預報在衆多地震中只占很少的比例。地震學有條規律,是‘小震折騰,大震到’,海城大地震之前有一系列小地震,因而很好地做出了預防。但這次的汶川大地震像是晴天霹靂,震前沒有其他地震發生。”陳學忠說.
陳學忠進一步解釋,“要捕捉地震的微觀前兆,就必須建立覆蓋面積地區的地震觀測台網,進行長時間的精密觀測。而在西部地區,囿于勘測環境、交通和經濟發展,它的地震監測台網的密度遠遠低于東部地區,地震監測能力相對薄弱。”
歷史上有一首《地震現象歌訣》:“震前動物有前兆,發現異常要報告。牛馬騾羊不進圈,豬不吃食狗亂咬……”
確實,單單看這些現象,以上解釋也都是合理的,但依據“異象”預測地震並不一定可靠。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