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大太空研究實驗室成員Thomas G Kaye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東南部的Raemor Vista觀測站旁(大公報) |
中評社香港9月17日電/大公報報道,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Laboratory for Space Research LSR)成員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聯合發現,首顆圍繞白矮星運行的完整行星。白矮星在巨星階段中,理應完全吞沒並摧毀周邊行星,卻有行星被發現圍繞著白矮星運行,這項發現有助開展對其他白矮星的探索,以尋找這些倖存的星體,對太空研究帶來新的突破。
港大表示,這次被發現的行星名為WD1856b,大約比小白矮星大七倍以上,其軌道周期僅34小時。它圍繞著運行的白矮星是一顆跟太陽同類星體的高密度殘留物,僅比地球大40%。在白矮星的演化過程中,它們在巨星階段會膨脹至原來體積的很多倍,而在過程中理應完全吞沒並摧毀了其內太陽系中的所有行星,但理應被摧毀的WD1856b,卻圍繞著白矮星運行,因此唯一的解釋是,它是從一個非常遙遠的安全軌道遷移過來。
港大太空研究實驗室成員、美國亞利桑那州南部Raemor Vista觀測站主管Kaye說:“這顆行星到底是如何靠近已進入紅巨星階段的恒星,至今仍然是一個謎。”
港大指出,行星可從外太陽系向內遷移的說法一直存在,今次發現證實了這個說法,有助天文學家開展對其他白矮星的探索以尋找這些倖存的遷徙星體。有關研究報告於學術期刊《自然》發表,研究報告的共同作者包括港大太空研究實驗室成員及美國Raemor Vista觀測站科研人員Thomas G KAYE,和NASA的研究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