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4日電/據央視網報道,“十四五”時期,我國將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實施製造業強國戰略,離不開製造業的優化升級。當下,中國的製造企業正在經歷著從傳統生產方式向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中國的工廠也在迎來智能化、數字化改造的“井噴”。我們來看看數字化浪潮下的製造業,正在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人力成本不斷攀升,節能降耗的減排壓力就在眼前,再加上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很多製造業企業開始琢磨,怎麼讓自己的生產線效率更高,生產成本更低,產品質量更好。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目標,突破口就藏在生產線上。開年第一個季度,不少企業都加快了智能化改造的步伐,搶搭數字經濟這班快車。
江蘇蘇州,聚集了16萬家製造業企業,2020年GDP總值突破2萬億元,稱得上是中國製造業的第一方陣。汹湧而來的數字化轉型浪潮中,這裡的企業都在做些什麼?來看記者的一線調研。
剛剛啟用不久的蘇州智能製造融合發展中心是記者探訪的第一站。在這個近6000平方米的場館內,涵蓋了智能化流水線、無人車間等120多個工業場景,集中呈現了智能製造領域最新的發展趨勢。
啟用短短幾個月,進場體驗參觀的人數就突破了10000人,尤其是今年新年第一天,蘇州市召開全市推進大會,提出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三年內覆蓋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前來參觀對接的企業就更多了。
在場館的一角,記者搭設了一個固定攝像機位,一個小時內,就有3家企業的20多人前來參觀。
傳統製造企業忙著謀劃改造升級,還有一些動手早的企業已經開始嘗到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甜頭。
位於蘇州高新區的萊克電氣是全球最大的家電電機製造商。記者到企業採訪時,正趕上智能裝備部開早會,和常見的開會形式不同,這家企業的早會都是站著開。
蘇州萊克電氣智能裝備部總監員振東說,他所在的這個部門現在是全公司最忙的。2020年,企業在疫情形勢下仍然保持了增長,今年一季度,訂單持續放量,比歷史最高峰時增加了40%,企業剛剛改造的七條智能生產線正好派上用場。
加裝數字傳感器、控制器、數據采集分析系統,一系列智能化改造完成後,用了20多年的老設備煥發出新的青春,生產線操作工被調整到物流、倉儲等崗位。還是原來的1000多人,但整體創造出的產值增長了近1倍,一線員工的勞動強度卻大大下降。記者留意到,在一個十幾個人工作的車間裡,只配了3個安全帽。
在記者走訪的多家企業中,都感受到數字化改造帶來的巨大變化,蘇州力神電池公司今年3月剛剛完成國家智能製造新模式項目的驗收,今年全年有望實現翻番增長。訂單雖然越來越多,但因為生產效率大幅提高,生產部門的員工加班的時間反倒越來越少,工廠裡早就配備的健身房也變得越來越受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