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31日電/據參考消息網報道,香港《南華早報》網站5月29日援引新華社報道稱,中國在探索聚變反應堆的過程中又達到了一個里程碑,它的一個“人造太陽”維持極端溫度的時間是原紀錄的數倍。
報道說,5月28日,東部城市合肥一處研究設施內的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成功實現可重複的1.2億攝氏度101秒等離子體運行。該報道說,它還成功實現了1.6億攝氏度20秒等離子體運行。
此前,EAST實現過1億攝氏度20秒的紀錄。本次實驗意味著,中國科學家使極端高溫的持續時間達到原來的5倍。
報道稱,這些設施是中國聚變反應堆探索工作的一部分,它們給中國帶來了無限清潔能源的希望。但是,現在還有很多挑戰有待克服。對世界科學家來說,這是一個已經持續數十年的探索之旅。
報道稱,美國、歐洲、俄羅斯和韓國也在進行類似努力。中國也是參與位於法國的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計劃的30多個國家之一。
這些設施被稱為“人造太陽”,因為它們旨在複制為太陽提供動力的核聚變反應。在該反應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能量。要在地球上做到這一點,科學家需要實現極端高溫,並讓它維持較長時間。
報道指出,儘管取得了進展,要把聚變反應堆變成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報道稱,位於法國南部的ITER項目已多次推遲,最新的目標是在2025年產生等離子體。2月,歐盟承諾為此提供新資金。中國中核集團將參與安裝ITER的核心設備。
此前有報道援引中國科學家的話說,他們希望中國自己的實驗——儘管規模較小——可以幫助向ITER提供更多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