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4日電/據人民網報導,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數字化轉型成為全球目光的焦點。然而,數字化轉型之後,數字原生的世界、社會形態又將走向何方?
近日,“風向Talks 2023”思享會在線上舉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雲計算與大數據研究所所長何寶宏作了以“數字原生”為題的主旨演講,圍繞技術轉型、信息革命、數據資產、Web3、信任科技、元宇宙、技術周期律、經濟學2.0、AI、數字原生等熱門領域進行了分享。
“數字化轉型的終點是數字原生”
數字原生代誕生於21世紀初,指的是從小就生活在數字化環境中,每天與計算機、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等打交道的人。何寶宏認為,數字原生代的娛樂、社交、學習和購物等生活學習都發生在數字世界,並且將數字世界的語言視為母語。數字原生需要在數字原生代基礎上有兩個方向的延展:一是從空間上的延展;另一個是從時間上的延展。
“算力基礎設施將成為工業4.0的母體和營養”
對技術環境的適者,才有未來。何寶宏指出,任何一場技術革命都會經歷四個階段,即技術革命期、產業繁榮期、社會普及期和母體營養期,技術革命中的兩個階段分別對應在應用層面的是轉型期和原生期。他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算力基礎設施就像電氣孕育了數字時代一樣,將成為工業4.0的“母體”,為其提供營養。
“數據價值演進將經歷四個階段”
何寶宏表示,數據價值的演進將經歷原始數據、數據資源、數據資產到數據資本四個階段。數據資產建議多考慮相鄰可能的創新,可以從軟件、音樂等傳統數字內容資產開始創新,目前業界從傳統資產做起是,其實繞了遠路。大數據技術一方面擴大了數據資源的範圍,另一方面則順道將個人信息帶入了數據資源。因此,在數據時代,除了做產權保護之外,還需要注意保護個人隱私。
“Web3.0是互聯網發展新岔道”
目前,互聯網發展正面臨以元宇宙為代表的信息互聯網以及以Web3.0為代表的價值互聯網的“新岔道”。何寶宏認為,價值互聯網首先要製造數字稀缺性。密碼學的區塊鏈應用,從數字產權開始構建數字經濟大廈。他舉例,就像容器是雲原生中承載代碼的工具,NFT是Web3中承載價值的一種容器,是用算法在新型基礎設施上登記數字產權。需要注意的是,NFT只是做產權登記,不限制對相關數字文件的共享或復制。
“基於VR的元宇宙仍是小眾市場”
VR現階段的體驗並不像數字孿生,而更像是“數字植物人”,除了有視覺和聽覺體驗之外,還缺少嗅覺、味覺和觸覺的感受。根據研究公司CCS Insight的統計數據,2022年全球VR和AR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下降了12%以上,只占全球手機出貨量的1%,PC出貨量的3%。何寶宏認為,現階段,元宇宙依然是各種要素的“大雜燴”,還沒有找到最佳實踐,需要積極探索,將生產要素有機地組織起來。
“人工智能開始從學習走向了創造”
2016年,機器視覺可以從圖片中識別文字;2022年,機器實現了AI繪畫,可以通過文字生成圖像。何寶宏表示,過去五年,由於大模型的參數指數級增長帶來了大模型“智力”的指數級增長。2022年AI繪畫和ChatGTP的重要性不亞於2016年AlphaGo戰勝人類圍棋冠軍的價值。目前正在興起的AI編程的軟件2.0,可以實現以代碼為中心到以數據為中心的編程思維,即程序員只需要設定超級參數,普通參數將通過數據訓練實現。
“經濟學2.0就是數字原生的經濟”
何寶宏提出“經濟學2.0”概念,他認為,經濟學也面臨著數字化的挑戰——“稀缺性”的定義,信息商品化的悖論、經濟人理性等問題。目前還出現了一種新的經濟學,基於密碼學、計算機/網絡、數學/遊戲倫理和經濟學的加密經濟學。當下的數字經濟更多的是傳統經濟的數字化轉型的結果。未來,元宇宙、web3和加密經濟是否可以稱為數字原生的經濟(數字經濟2.0),值得我們期待。
“互聯網擁有‘七年之癢’”
關於技術的周期律,何寶宏認為互聯網擁有“七年之癢”,每7年呈現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從1994年的Web互聯網,2001年的寬帶互聯網,2008年的移動互聯網,2015年的產業互聯網到現在的3D/價值互聯網。互聯網也存在持續25-30年的庫茲涅次周期,即從1969年-1994年的以技術為導向的孕育期,走向1995年-2020年以“資本”為導向的繁榮期,最後發展到2021年以後以“ESG/基礎設施”為主導的成熟期。
“數字原生企業會走向分布式自治、分布式自主”
談及數字化轉型與數字原生的關係時,何寶宏表示,當下,我們正處於數字移民和數字原住民或數字原生代混居的時代,是一個新老交替的時代。Web1.0是傳統世界的數字化模仿;Web2.0是互聯網原生的開始;Web3.0是數字原生的探索。未來,數字原生企業會走向分布式自治公司、分布式自主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