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親與愛子都死于鬼子之手,少帥與日本人仇深如海,無可化解。 |
世人皆知張學良因“皇姑屯事件”與日本關東軍結下“殺父之仇”,但是,極少有人知道張少帥與日本關東軍還曾有過一段“殺子之恨”。這段幾近被歷史湮沒的沉重記憶,也是張學良將軍傾心抗日、繼而發動“西安事變”的重要原因。
1928年張學良在其父張作霖遇害身亡不久,即極力主張與南京國民政府實施易幟統一。可是,出乎張學良和東北軍官兵意料之外的是,日本關東軍阻止“東北易幟”的陰謀失敗之後,竟然利用張學良愛子張閭琪病重之機,悍然製造了又一起與“皇姑屯事件”同樣臭名昭著的爆炸殺人事件。正是這一事件,殘酷地奪去了張學良剛剛9歲的愛子性命。
●張閭琪:張家子女中的佼佼者
張學良1915年和於鳳至結婚以後,於翌年生下長女張閭瑛、1918年又生長子張閭珣、1919年再生次子張閭玗。1920年春天,張學良和於鳳至的第三個兒子也出世了,張作霖親自為這個孫子取名為張閭琪。這個孩子不但深得祖父張作霖的青睞,同時也為張學良伉儷引為至愛。原因是張閭琪長得與張學良酷肖,清秀而斯文,老實厚道,才華橫溢,比他兩個兄長更為聰明。
張閭琪6歲時就在瀋陽大南門帥府內宅啟蒙讀書,張作霖親自為張閭琪延請一位家庭教師,名叫鄒鶴雕。張閭琪在鄒鶴雕的精心教育下,很快熟讀了《四書》,唐詩宋詞也能朗朗上口。更讓張學良驚喜的是,張閭琪還隨鄒鶴雕學會了書法。1925年二次奉直戰後,張學良住在北京中南海的萬字廊,三子張閭琪也隨父母進京,張學良特意為鄒鶴雕在萬字廊東側辟一幽靜小院,專為他教三子功課所用。在北京時張閭琪的功課也越見優勢,甚至連他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都自愧不如。張閭琪在京城讀書,直至1928年其祖父張作霖返回奉天在皇姑屯遇難身亡為止。
張閭琪回到瀋陽後,繼續由鄒鶴雕親授功課,這時他已經8歲。見三子學業斐然,張學良對他也越加寄予厚望,從北京回瀋陽的當年秋天,便為張閭琪聘請王卓然為英文教師,和鄒鶴雕一起精心教育張閭琪,力求兒子將來融貫中西,長大成人後準備送往歐美留學。這年冬天,張學良見閭琪的學業日漸長進,不但中英兩文過目不忘,小小年紀還受其父母的影響,對大帥府“定遠齋”內的書畫情有獨鐘。這樣,張學良便出資延請當時瀋陽小有名氣的寫意派畫家李五湖,每週三進府專教張閭琪書法和繪畫。張學良頗感欣慰的是,張閭琪仿效明代畫家徐渭《葡萄圖》所繪的《墨葡萄卷》,其筆法嫺熟已到幾可亂真的地步。張學良為張氏帥府中有這樣一個頗有希望的後繼者暗自欣喜。然而好景不長,就在張學良夫婦對張閭琪充滿厚望的時候,一場意想不到的災難降臨了。
●愛子染重病,張學良拒絕日醫上門
1929年秋天,學業上進的張閭琪忽然染上了重病。初時咳嗽,後來發熱,嚴重時高燒到39度。張學良那時剛剛子承父業,主持東北三省軍政,雖然日理萬機,但沒有什麼事能比心愛的幼子患病更讓張氏日憂夜慮。張學良夫婦為了救治張閭琪,不惜在東北三省遍請名醫,前往大帥府多方調治。
張作霖時代的軍醫官王少源是張學良早年最為信仰的醫師,然而此時年紀已高的王醫官對高燒不退的張閭琪也無藥可醫。瀋陽城裏的外國西醫幾乎都請到了,唯獨不請日本醫師。然而這些洋醫們用遍所有辦法,張閭琪的疾病均不見絲毫好轉。遠從黑龍江和吉林請來的幾位名醫,也日夜守候在大南門帥府的大青樓內,輪番會診,不停地變換處方。然而張閭琪的病情非但不見好轉,到了這一年的初冬,病情反而轉危,在接連月餘的高燒不退之後,又陷入了昏迷狀態。
這時東北軍政要人紛紛進府探病,有人向張氏夫婦建議請中醫調治,也有人主張請日本醫生治療。對於請日本醫生,張學良因對日有心理上的戒備,所以力排眾議,堅決反對請日本人進府治病。後來在無計可施時,張學良同意請中醫給張閭琪治病。儘管那時的張學良相信西醫而不傾向中醫,但他寧肯延請中醫也拒絕延請瀋陽的日本醫生,因為他永遠不能忘記父親張作霖系死於日本關東軍一手製造的“皇姑屯事件”。如今即便愛子病體沉重,他請來各地名醫,也發誓堅決不請日本醫生進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