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有了總理給的政策做尚方寶劍,我們就什麽事都好辦了。”向守志喜上眉梢,吩咐分管教學的副院長魏震和訓練部副部長黃迪菲:“咱們的‘拔青苗計劃’馬上啓動。你們趕到北京,總政幹部部已經從駐京各大院校調來200多名教授、工程師、講師的檔案,‘拔青苗’的院校也已經落實。你們先去挑,我給你們一個原則,要水平高的、年富力强的、社會關系不複雜的、政治上可靠的。有的重點人選,我要面試……”從全國10多所大學“拔青苗”拔來的17位教授講師,以及200多名從全國名牌大學選拔的大學生到校後,向院長當著全院教職員工的面,鄭重宣布了一條院規:以後凡屬學院集會,教員坐前面,學員和機關幹部坐後面;理發、洗澡,教員無需排隊,享受優待。此言一出,院部機關嘩然。一些機關幹部覺得教員與自己的角色錯位,優越感和特殊性沒有了,牢騷話不少。爲此,向守志在全院大會上作了一番聲情幷茂的講話。他說:“我們是培養尖端武器使用人才的導彈學院,要走在知識興軍、科技强軍的最前沿。對學院而言,只有好的教官才能教出一流的學生。自古以來,學堂上就是教師爺坐第一把交椅。在我們這座尖端武器的軍事學府里,就是要營造一種尊師重教的良好氣氛,就是要營造科技興軍的濃厚氛圍。我認爲,學院之事,應以教學爲重;學院之人,當以教員爲大。”他的講話,迎來一陣熱烈的掌聲……
“東風一號”發射升空,曆史記下了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
夜色迷茫中,一群頭戴鋼盔全副武裝的士兵刹那間就將灞上各路口通道封得嚴嚴實實……不一會兒,20多輛特種裝備車從西安炮兵技術學院的大門駛出來,長龍般地朝著鐵路專綫站台駛去。這是發生在1963年仲夏之夜的一次特殊行動。我軍最早的兩個地地導彈營之一的西安炮兵技術學院管轄的2營,要到西部的大漠上發射國産第一代地地導彈。早在1959年的秋天,中國地地導彈2營在灞上誕生。這是學院的一支正規導彈部隊。向守志對2營的建設十分重視,幾乎每周都要到營里了解情况,指導工作,現場幫助解决教育訓練和生活管理上的問題。在這次部隊西行進行點火實驗之前,他們專門在張家坪訓練場進行了一次展開裝備和起竪導彈表演,幷獲得成功。2營抵達酒泉第一座中國航天城時,我軍最早的另一支導彈部隊——武威1營已經先期到達。1963年10月25日黃昏時分,曆史記下了這個激動人心的時刻。由武威1營率先將中國導彈族里的第一代國産地地導彈“東風一號”發射升空。時隔9天之後,仍然是大漠上的日暮黃昏。淺綠色的“東風一號”地地導彈屹立在導彈發射基座上。這一天,向守志從西安趕到發射基地,親自參加了導彈2營的這次發射。發射開始,隨著營長董仲清和發射連長張永福踏進指揮車,整個導彈發射進入最後准備。個子高大的董仲清操起對講機,對發射連長張永福果斷地下達了命令。
發射場上的時間仿佛停擺了,大漠上的空氣似乎凝固了,所有在場人員都屏住了呼吸。
“10……5、4、3、2、1”
“按轉電,點火!”導彈尾翼下方驀地噴出一股金黃的烈焰,燃燒的翅膀馱載著閃光的利劍升向空中,在西部那片瀚漠上,地地導彈2營的官兵准確地將國産“東風一號”地地導彈送上了蒼穹。歡呼跳躍的聲音在亘古的荒漠上回響,曆史在這一刻定格。回到部隊下榻的駐地,向守志給2營官兵發射成功的最高獎賞是每個官兵2個煮熟的土豆。在餐廳里,以水代酒,向守志高興地對參加發射的同志們說:“我代表院黨委、機關和全院教職員工,向2營發射成功表示熱烈祝賀!”(來源: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