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領導秋收起義的毛澤東。 |
九月九日,對江西革命老區銅鼓、修水、萍鄉的民眾而言是一個盛大的日子。八十年前的今天,一代偉人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爆發了。這次起義被視為“是中國民主革命的歷史轉折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
一九二七年的這一天,身材頎長,喜穿長袍的毛澤東親自率領江西銅鼓、修水、萍鄉三路起義部隊圍撲長沙。此前,毛澤東已然是政冶家,但從這天起,握慣筆桿子的手抓起了槍,又走上了軍事家的征程。
在新近召開的“毛澤東秋收起義在銅鼓學術研討會”上,史學界專家認為,秋收起義不僅是中國革命轉折的起點,也是毛澤東思想開始形成的起點,是毛澤東走向風雲漫捲的歷史前臺的起點,是毛澤東由革命根據地邁向天安門的起點。
中國毛澤東軍事思想學會秘書長、國防科技大學正軍級教授張全啟等專家在研討會上將秋收起義的史實概括為“三個第一”:
——創建了第一支人民軍隊——中共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至此,由毛澤東親自創建和指揮的第一支人民軍隊宣告誕生。
——打出了第一面標有“中國工農革命軍”番號的軍旗。這支由中共獨立領導的新型人民軍隊從此以嶄新的政治面貌登上了中國革命的歷史舞臺。
——創辦了人民軍第一個新兵訓練處——武曲宮,從武曲宮走出了一批以陳伯鈞為代表的中共高級將領。
就在這次起義之後,毛澤東開始走上一條獨特的革命新路——他把隊伍引向了農村,不料竟走通了日後那條通往中國革命成功的道路。這一路走得很艱難,但卻讓中共從弱小變得強大起來;這一路,毛澤東告別大城市,鑽了近二十年的山溝……直至一九四九年,他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軍科院歷史研究所專家在研討會上提交的《戰略家的起步》一文認為,在秋收起義中,毛澤東提出“槍桿子裏面出政權”的論斷,給中共對軍隊與政權關係以正確的認識定位;在敵強我弱的條件下實行由城市轉向農村,給中共領導的革命武裝鬥爭以基本的戰略定向;確立政治建軍的新制度、新規定,給中共領導的人民軍隊以本質定性;開闢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給中共的武裝鬥爭就是中共領導下的農民戰爭以形式定義。
恰是這次起義,讓時年三十四歲的青年毛澤東逐漸顯露了非凡的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的領袖氣質。有分析家甚至認為,從這一天起,詩人毛澤東的詩歌也有了新的詩品,他用拿槍的手寫詩,便用槍聲作壓韻,而在這條詩路上敲下的第一個詩韻便是秋收起義之際寫下的《西江月•秋收起義》: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來源:中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