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獨有偶,在建言獻策的舞臺上,作為中國成立最早、規模與影響最大的留學生團體,歐美同學會以其國際化視野“海歸智庫”的背景也發揮著其獨有的作用。中央統戰部副部長陳喜慶在一次座談時指出,“決策的成功與否取決於資訊。黨的政策是建立在資訊來源的基礎之上,資訊的多寡與品質如何,直接影響決策的成敗。在這方面,跨越東西方的留學人員擁有很多優勢:國外的知識背景,豐富的行業經驗,寬廣的文化視野。”
也正應於此,歐美同學會主辦的“歐美同學2007北京論壇”,以年會形式探討熱點話題,針對重點議題達成有深度及影響力的成果和結晶,發揮了民間智囊團的作用,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獻計獻策。
歐美同學會商會的所屬組織——歐美同學會商會2005 委員會,作為由歸國留學人員中的商務人士和與商務活動相關的人士自願組成的智囊性與交流性社團組織,旨在廣泛聯係海內外商務人士,為中國的進步與發展提供戰略性、可行性、及時性的意見和建議,成為國家、社會和中國企業發展的高級智庫,為中國現代化進程提供國際視野。其內部刊物《建言獻策簡報》及時送達有關部門。
民間智庫的建設性作用如何得到充分發揮
公共決策為何有時候不到位,不徹底,比如對於弱勢群體權益的保護,有時候只差一步,原因可能很多,和科研、決策諮詢以及資訊披露體制都有關係。詳實、準確、真實的諮詢及前期調研的重要性因此尤為凸顯。
現代社會的多元與複雜性,決定一個政府的科學決策必須依賴於廣泛的諮詢。決策部門要想得到準確的民情民意,需要建立制度化、多元化的通道。從中國發展的長期前景來看,進一步推動中國民間智庫的發展,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深化改革的過程,如何充分發揮民間智庫的建設性作用,顯然值得我們好好考量。
在民間智庫的自覺、自主意識逐漸萌生的同時,另一方面,公眾對於民間智庫的吁求、期望與關注興趣,也日益濃厚。在制訂事關自身利益的公共決策甚至改革方案中,公眾如何更深入參與、表達立場?人們將目光投向了民間智庫。
有學者提出,政府主動向海內外研究機構和國際組織委託徵集新的醫改方案,彰顯了政府科學決策意識的提升。然而,其中民間智庫難覓身影,缺少一份民間版本的醫改方案。公眾矚目的高考改革亦然。
專家指出,必須認識到,民間智庫的發展有其階段性,既不能超越現有客觀條件,一蹴而就,也不能裹足不前。
是什麼束縛了目前民間智庫的腳步?2007年4月17 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吳明瑜在亞太投資峰會上指出,對於投資政策忽視民營經濟的現象,實質涉及到公共政策導向或者是理念的導向。中國投資政策的形成,沒有充分認識民營經濟發展的變化。民間智庫的形成,民間智庫在中國投資宏觀政策當中所起的作用要作充分的估價。民間智庫的發展,最主要的困難有四條:政府的決策權如何界定的問題;非政府組織註冊問題非常特殊;基金問題,要使得民間智庫能夠保持它的獨立性,公正性,就需要有相當多的公共基金的支援,目前還沒有形成公共基金的力量,來支援民間智庫的發展;資訊公佈制度,資訊源、資訊庫的建設需要加強。當然也要看到,由於民間智庫自身建設能力、對自身定位認識不足、外部法制政策環境、政府決策機制等原因,在數量、品質上並不理想,未能形成與政府、與公眾良性互動的有效模式。
更長遠的問題是,十七大提出要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完善決策資訊和智力支援系統,相應的制度如何加快形成?我們應該建立一個什麼樣的決策諮詢體系、決策資訊和智力支援系統?這些問題帶給人們思考的同時,也對民間智庫提出了厚望。
評述由頭
何謂智庫?現代公共治理日益繁難,智庫應運而生。政府倚重外腦智庫,從而實現科學決策、優化治理,已成為現代行政理論的常識。智庫不只專注于理論探究,而是以觀念、理念為指導,以專業的學術研究為基礎,針對現實提出自己認為合理可行的立法設想與政策方案。
所謂民間智庫參與公共決策,就是各種民間的社會組織和個體,在政府的各種公共決策中通過各種合法有序的途徑表達他們的意見、建議和呼聲,以影響政府的相關決策。
重視決策體制的建設,是發達國家的特徵。國外民間智庫,重在決策諮詢。從各國情況看,社會變化較大的時期,都是民間智庫興起和大發展的時期,它們在社會的穩定發展中扮演著不可忽視的角色。上世紀70年代之後,世界各國非營利性的民間智庫的發展如雨後春筍,對推進經濟全球化、推進世界範圍內的市場化、增強民眾和政府的環保意識、推進各國公民社會建設,發揮了重大作用。比如,美國總統擁有龐大的智囊機構,同時決策還大量諮詢體制之外的專家、學者。諸如蘭德公司、布魯金斯學會、傳統基金會等政策分析組織。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完善決策資訊和智力支援系統,增強決策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制定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公共政策原則上要公開聽取意見。其中強調的“完善決策資訊和智力支援系統”將智庫問題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來源:《人民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