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恐懼西安方面孤注一擲。蔣介石的生命安全取決於西安方面。事變發生後,他與張、楊處於嚴重對立狀態。他12日被扣押後,張學良曾多次去見他,他態度倔,說話賭氣,不容分辯;蔣的不合作態度,使得事變幾乎沒有一點解決的希望。張學良、楊虎城非常焦急,由張去對蔣說,如果中央軍仍向西安進攻,西安方面軍隊只有“退卻”。蔣明知退卻即是挾他“他往之意”,仍“置之不答”(蔣介石日記,1936年12月17日)。這使得絕不讚成殺蔣的張學良,也同意了中共代表周恩來提出的:“答應保蔣安全是可以的,但聲明如南京進兵挑起內戰,則蔣安全無望。”
西安事變發生後,是蔣介石拒不同張學良、楊虎城對話,拒絕接受西安方面和平解決事變的條件,加之南京政府討伐大軍壓境,逼迫張學良17日同意在內戰爆發,南京政府圍攻西安前對蔣“行最後手段”(《中國共產黨關於西安事變檔案史料選編》,第213頁),即殺掉蔣介石。
第四,蔣介石自知武力解決西安事變會危及自己的生命。蔣介石日記中寫道:“晚間端納為余言,南京對陝變已決議討伐,余心乃安。”南京頒布討伐令,集結兵力向西安挺進,並對西安郊區進行轟炸,在張學良答應三天內送蔣介石出西安的條件下,蔣給在南京主持軍事的軍政部長何應欽寫信,命令停止軍事行動和停炸西安,此信由蔣鼎文於17日乘飛機送往南京。
但蔣只給了何應欽三天的停戰時間,他仍然“甚盼剿討部隊能早到西安”(蔣介石日記,1936年12月18日)。20日,蔣要來西安的宋子文將他“應急速進兵之意見轉達中央,並示以進兵之方略”。次日宋子文回南京前和蔣介石辭行,蔣說:“照余之計,五日內可以圍困西安,則余乃安全,雖危亦無懼,不可為余生死有所顧忌也。”宋子文離開時,蔣叮囑他不要再來西安,並轉告宋美齡不要來西安,同時“以手勢全力示以速即進攻”(蔣介石日記,1936年12月21日) 。
但蔣介石明了自己期望的軍事討伐將不能保証自己的性命安全,這是他寫下遺囑的第四個原因。
根據蔣介石日記的記載,隨著蔣夫人宋美齡的到來,蔣改變了態度,同意由宋子文、宋美齡代表他與中共代表周恩來,西安方面張學良、楊虎城談判,並最終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12月25日,蔣介石等人在張學良的陪同下,飛離西安,於次日回到南京。西安事變以和平收場,蔣介石寫下的三份遺囑沒有實現。(來源:文匯讀書周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