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介石退守台灣前制定“搶救大陸學人計劃”,胡適是搶救名單中的第一人。 |
1948年11月和1949年1月,陳布雷、戴季陶相繼自殺。蔣介石預感到蔣家王朝末日的來臨。他決定退守台灣,但需要一些文人來支撑門面,于是著手制定“搶救大陸學人計劃”。
胡適:搶救名單中第一人
1948年11月,朱家驊、傅斯年、蔣經國等在蔣介石授意下,磋商謀劃“搶救”平津教育界知名人士的辦法。13日,蔣介石專門派大員飛抵北平勸胡適南下,但胡適以籌備北大五十周年校慶爲由不肯南下。第二天,蔣介石兩次親自打電報催促胡適飛南京,幷于14日再次派出專機飛北平,實施緊急“搶救計劃”。“搶救”對象首先便是胡適、梅貽琦(清華大學校長)。事已至此,胡適這才下了走的決心。
12月15日,陳寅恪、毛子水、錢思亮、英千里等人分乘兩架飛機抵達南京明故宮機場。17日,北大五十周年校慶,正值胡適57歲生日,蔣介石夫婦設壽筵宴請胡適夫婦。蔣介石平日請客從不備酒,那天特爲胡適備酒賀壽,可謂破格示敬。也許正是出于蔣介石對他本人的禮敬,胡適不得不感到要從道義上全力支持蔣介石。這也是胡適晚年在政治上始終不能與蔣氏分手的重要原因。
1948年12月21日,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率領第二批被“搶救”的學人飛離北平,抵達南京。國民黨政府立即授予他教育部長之職。可幾天後他便辭職,成了國民政府歷史上最短命的教育部長。梅自稱是未能將大部分的北平教授接運出來,他感到慚愧。實際上,却是相當一部分學人幷不願意搭乘國民黨的飛機飛離北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