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個關節點是1964年8月5日中共中央 “四清”、“五反”運動指揮部的成立。對“四清”、“五反”,毛澤東一直給予密切的關注和領導。但耐人尋味的是,在1964年8月5日,經毛澤東同意,中共中央書記處開會做出決定,中央成立“四清”、“五反”運動指揮部,由劉少奇挂帥。在此之前,劉少奇雖然經常主持中共中央日常工作,但中共中央從來沒有正式做出過決定,應該在什麼時候,什麼問題上由劉少奇挂帥。即使是“七千人大會”後國民經濟的調整工作,雖然毛澤東實際上已經完全放手讓劉少奇主持,但也沒有給過劉少奇什麼正式的名義。“由劉少奇挂帥”,這是在中共中央的決定中,第一次出現這樣的說法。雖然“挂帥”的範圍只限定於領導“四清”、“五反”,雖然在決定讓劉少奇“挂帥”後,毛澤東出於對“四清”、“五反”運動的重視,實際上並沒有退出這一運動第一線的領導工作,但不管怎麼說,這都意味著毛澤東至少在名義上有意讓一線二線的分工進一步明確。直到1966年“文革”爆發,一線二線始終是一種非正式的而且沒有完全形成的制度。“文革”爆發後,隨著劉少奇和鄧小平這兩個在中央第一線主持工作的領導人被打倒,這種非正式的制度也被廢除。
一線二線制度為什麼沒正式化
毛澤東既然首倡中共中央最高領導層分一線二線,而且在“文革”前這種一線二線的分工又一直在實際上存在,毛澤東也認為這是中央的一種領導制度,那為什麼不對這種一線二線的制度做出明確的規定,讓它正式化呢?筆者認為,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毛澤東所說的退居二線,本來的涵義是辭去國家主席和中共中央主席這兩個職務,擔任中共“八大”黨章設立的黨中央名譽主席一職。按照毛澤東在“八大”前後的設想,他退居二線的第一步是辭去國家主席的職務,第二步是在中共“九大”辭去黨中央主席的職務,擔任名譽主席。只有在辭去黨中央主席後,他才算真正退居了二線。但由於後來“九大”沒有如期召開,毛澤東沒有辭去黨中央主席的職務,這也就意味著毛澤東始終沒有退到真正意義上的、他原來設想中的第二線,在此情況下,自然不可能對一線二線制度作出正式的成文的規定。
第二,中共“九大”沒有如期召開,這實際上意味著毛澤東改變了原來辭去黨中央主席,完全退居二線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對一線二線的制度做出正式規定,那實際上會成為對毛澤東的一種約束,他要再回到第一線主持工作,就會變得名不正言不順。這是毛澤東所不願意看到的。在改變了辭去黨中央主席職務的想法以後,毛澤東既希望中央最高領導層有一線二線的分工,能讓他從繁重的日常工作中擺脫出來,同時又希望這種一線二線的分工制度具有相當大的彈性,不要限制他在認為必要的時候重新回到第一線主持工作。這一原因也使得中共中央不可能對一線二線的制度做出正式的成文的規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