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些充滿朝氣、善良的少男少女們,成為希特勒狂熱的追隨者?為什麼這些人臨死都不願意承認他們是為“一個出賣了自己,欺騙了自己的政府”而送命?他們是甘心情願,還是聽天由命?他們是抱有愛國主義理想和獻身捐軀的責任感,還是一名狂熱的納粹主義和反猶太主義分子?歷史留下了一個巨大的“?”。
希特勒的時代,不僅是一個獨裁與暴力的時代,而且也是一個謊言與誘騙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下生活的人民,不僅要接受威脅和恐懼的煎熬,而且還要接受由於自欺和怯懦而受到的內心良知的考問。
希特勒通過宣揚自己的學說,將它作為一種指導和團結人民行動的工具,來達到推行法西斯主義的目的。在《我的奮鬥》中,希特勒設計了一個“理想的國度”:在德國孩子出生後,並不能馬上成為公民,而只是“國家的臣民”。只有在接受了為他設計的學校教育和體能訓練,並在統一的軍事系統中參加軍事訓練之後,“這個年輕人,如果他健康而且檔案中沒有污點,才會被授予公民權”。多麼蠻橫,又多麼霸道!任何一個德國人,只要不接受希特勒的洗腦,不接受納粹的文化教育,即使是正常人,也不能算是公民,而只是“臣民”,是奴隸。
不客氣地說,希特勒確實做到了這一點。正如他自己所表述的:人們“常常是察覺不到堅決支援的是一種背棄人類社會價值的世界觀。人性和人道主義的價值觀從我們的頭腦中完全排除了。”
通過戈培爾指揮下的納粹宣傳機器喋喋不休的灌輸,德國人民完全接受了納粹專政具有歷史及存在的合理性和具有合乎社會發展規律的價值觀念;完全接受了為了“德意志民族的振興”,“為了日耳曼民族獲取更大的生存空間”,有理由將“不適合生存的個體、低劣的民族、墮落的階級,驅逐並消滅”;完全接受了納粹文化對於各種詞彙所賦予的新的注解,諸如“人民”、“民主”、“道德”、“正義”、“法律”、“善良”、“平等”等等所具有的普世原則的本意全都給予顛覆的解釋。
在這樣的教育和熏陶下,仇恨的種子就潛移默化地種下,並慢慢地開始發芽、開花、結果。當他們長大成人,參加衝鋒隊、或是黨衛軍屠殺猶太人時,已經感覺不到有任何內疚,有的只是仇恨的發泄和崇高的歷史責任感。
一個吃“狼奶”長大的孩子,不可能指望他具有人的善良品格。同樣,在法西斯專制制度下,人格的墮落,信仰的背叛,誠信的缺失,精神的頹廢,對現實的逃避和厭惡,對自己以及所有人的欺騙和虛偽,是必然的。(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趙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