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對“文素勤”這個名字一探究竟,2007年春天,我和傳記作家周燕女士一起到韶山采風時,專門拜訪了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的劉勝生研究員。
時年68歲的劉勝生是湘鄉文氏家族的研究專家。當得知我從莫斯科找回一些珍貴的檔案資料,毛澤民稱母親的名字叫“文素勤”時,劉勝生不假思索地認同道:“如果這個名字是毛澤民自己填寫的,應該沒有錯,應該是准確的,應該相信他。”
我真沒想到,像劉勝生這樣一位長期潛心研究毛澤東外家歷史的儒雅學者,竟一連說了三個“應該”,這樣痛快地認可了“文素勤”這個名字。
我連忙打開筆記本電腦,將毛澤民親筆填寫的《履歷表》展現在他的眼前。毛澤民真真切切的手跡一下子吸引住劉勝生,他從頭到尾仔細地瀏覽著,還習慣地念出聲來:
“毛順生……湖南省湘潭縣西二區韶山南岸村……”
“文素勤……湖南省湘潭縣四都太平■……”
“對的,對的,這兩個地址都是對的!”劉勝生解釋說:“現在,許多地名都變了,我們現在所說的湘鄉縣唐家坨,當年就是湘潭縣四都太平■。這兩個地址,毛澤民填的一點都沒有錯。”
當我們向他探討“文素勤”的名字時,劉勝生贊許道:“‘素勤’這個名字很好,體現了文家的家風,也體現了文家的家庭文化。”
我們又向劉勝生請教說:“為什麼毛澤東不知道自己母親的名字,而毛澤民則如此鄭重地填寫在共產國際印制的履歷表上呢?”
劉勝生詭秘地笑了。他說:“毛澤東沒有說,但不一定不知道。因為提起‘文七妹’,大家都知道,在家鄉都是這樣稱呼的。在舊社會,女人不出門,不外出做事,也不做生意,即使有正式的大名也沒有什麼用,甚至不被人知。”
提起毛澤東的外家,就不能不說到他的曾外祖母賀氏。她比毛澤東的外曾祖父文德明年長3歲。德明公去世時,賀氏只有30歲,留下芝蘭、芝儀(毛澤東的外祖父)、芝祥三個幼小的兒子和一個女兒。她雖素不知書,卻治家有道,教子有方。
毛澤東的外祖父文芝儀生於清道光元年(1821年),歿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毛澤東未能親聆他的教誨。但毛澤東一出生便打上了“三芝堂”的印記,先是取名“咏芝”,後改為“潤之”。
毛澤東在8歲以前,基本上是在外婆家度過的。外婆家人丁興旺,孫兒衆多,十分熱鬧。外婆又對毛澤東倍加疼愛。這種溫馨寬鬆的環境在毛澤東幼小的心靈中萌生了真、善、美的種子。毛澤東與兩位舅父關系頗為密切。七舅文正興曾充房長,監修房譜。他既是毛澤東的舅父,又是毛澤東的幹爹。八舅文正瑩在家開設蒙館。年幼的毛澤東時常跟隨旁聽,由此認識了不少字。八舅文正瑩是毛澤東真正的啓蒙老師。
文家都是些知書達理之人,見毛澤東從幼年就悟性非凡,無不希望他多讀書,早成材。所以,當毛澤東想去湘鄉東山學校求學時,兩位舅舅都表示贊成。而父親毛順生卻想把他送到湘潭的一家米店當學徒。於是,兩位舅舅親自到韶山衝說服毛順生,從而促成了毛澤東走出鄉關的宏願。
毛澤民也繼承了文家的家風,繼承了母親的美德,一生清正廉潔。自從參加革命,毛澤民一直為黨開創經濟和金融工作。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時,他擔任國家銀行行長。紅軍長征到達陝北後,他又是國民經濟部部長。他白手起家,為共產黨開創家業,使黨和紅軍在最艱難的時期能够克服一個又一個的困難。毛澤民常年經手成千上萬的資金,而他守著錢袋子,從不亂花一分錢,更不為個人謀利益。
毛澤東曾給同學鄒蘊真寫信說:世界上有三種人,損人利己的,利己而不損人的,可以損己以利人的,自己的母親便屬於第三種人。母親對他的影響力,在他的一生中都可以清楚地看出來。而毛澤民和毛澤覃兄弟為了全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披肝瀝膽,奮勇獻身,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說來也巧,我們這次韶山之行正逢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擴建。這些從莫斯科找回的歷史檔案也為重新布展增添了珍貴的內容。毛澤東母親文素勤的名字將第一次鄭重地出現在紀念館的展板上。(摘自:《世紀》2008年第5期 曹耘山口述,來源: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