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6日電/據新華網報道: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在中國改革開放政策實施後不久的1982年刊登了一篇文章,題目是《中國:共產主義制度能夠改變自己嗎?》。和許多西方人一樣,CNN大牌記者齊邁克當年也無法為這個假定找到一個圓滿的答案。他曾經多次問過自己:難道那個“像火星一樣遙遠”的神秘東方古國真的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擺脫貧困,改變命運嗎?開始,他對此表示強烈懷疑。但後來,這個假定成了事實———一個相對貧困落後的中國在實行改革開放政策30年後的今天,正以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身姿出現在世界舞台上。齊邁克服了,而且是發自內心的。他感慨地對本網記者說,這場變革好比是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中國像家一樣親切”
齊邁克說他與中國“有緣”。35年中,他頻繁出入中國,因此他對記者說,中國“像我的家一樣親切”。
齊邁克說:“我愛中國,我親身經歷了許許多多發生在那片土地上的重大事件。在那片土地上所發生的一切讓全世界的人們感到震驚。如果讓我給這30年(改革開放)下一個結論,我可以負責任地說,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30年是中國現代史上最好的30年。”他說,中國所從事的這項改變中國命運的事業“非常了不起”,因為它只用了30年的時間就把英國和美國在工業革命時期需要100年才能完成的使命完成了,並且完成得非常好。
齊邁克認為,雖然許多國家都在嘗試改革,但只有中國的改革最為成功,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富有智慧的中國人民不斷突破禁區,並把一係列重大措施付諸實施。“讓市場的力量充分發揮作用,開放經濟特區,打破國營獨大的所有制模式,鼓勵人們自由擇業,讓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出國學習先進的科技知識,取消人民公社,關閉經營不善的國營企業,大批吸引外資進入中國……如果沒有這一項接一項的大膽嘗試和重大措施的出台,中國的改革開放不可能取得如此的成功。”
“與其他以犧牲成千上萬人生命作為代價的革命不同,中國的改革開放是一場徹底改變中國命運的深刻的革命性變革。”齊邁克目前已不再從事新聞工作,而是應邀在洛杉磯太平洋國際政治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他說,他目前有充足的時間深層次思考中國的變革及其重大的國際影響。
“不應當忘記鄧小平”
說起改革開放中的重大事件來,齊邁克如數家珍,但他還是特別提到兩件他認為極為重要的事件:鄧小平南巡並發表重要講話,以及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齊邁克說,鄧小平是一個具有極高政治智慧的人,他在國際共產主義遭遇困難並跌入低潮時敏銳地意識到:只有大力發展經濟並讓人民得到實惠,共產黨才能得到人民的廣泛擁護,共產黨也只有這樣才能維護其在中國的領導地位。因此,鄧小平在改革關鍵時刻的1992年以中國領導人特有的方式,表達了中國必須堅決走改革開放道路的決心。“從實際效果看,鄧小平南巡後,許多爭論和雜音漸漸煙消雲散,中國在改革開放的大路上開始加速前進。”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也是一個非常重大的事件,它是中國堅持改革開放道路的一種宣示。“入世意味著與世界接軌,中國必須更加開放,必須對許多不合乎國際慣例的做法加以改革。”齊邁克認為,從結果看,中國經濟以不可逆轉的態勢完全融入到世界經濟的潮流當中。一些依靠行政命令都難以解決的問題在入世後,尤其是在國際規則的硬性約束下,迎刃而解了。中國不再是一個閉關鎖國的國家,它在維護自己利益的同時,必須遵守國際通用的遊戲規則。“就這樣,強烈的改革願望,加上來自外部的壓力與動力,使中國改革開放的列車一直在快速道上行駛。”
兩度成為“外星人”
齊邁克說,因為他真心熱愛中國,因此他希望在讚揚改革開放巨大成就的同時,也允許他對伴生改革開放過程的腐敗現象、對環境的破壞以及一些企業只認金錢而喪失良知、制造劣質產品等危害人類的做法提出批評。但他說,這並不影響他對改革開放的充分認同和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作用的肯定。
“盡管一些西方人經常批評中國共產黨,但我認為它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以及所採取的有效的改革措施值得充分肯定。由于中國共產黨的這些決策客觀上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了巨大變化,極大地改善了中國人民的生活,因此,僅憑這一點,我就要給中國共產黨打一個高分。”
“幾乎世界上每一個人都親身感受到中國的巨變,我個人的經歷可以為這種變化做一個很恰當的注腳,”齊邁克笑著說,“當我1973年第一次訪問中國時,人們還把我當作外星人一樣看待,不時引起人們的圍觀。誰會想到30多年後的今天,我真的會像個外星人一樣,在中國的巨變面前發呆。毫無疑問,這種景象的出現,要全部歸功于改革開放———一項徹底改變中國、影響波及世界的重大決策。”
齊邁克認為,中國前30年的改革開放實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可預見的未來,雖然面臨不少困難,但因為有了思想觀念完全發生了變化的人民,在經過一些不可避免的陣痛和波折後,中國的未來仍然是光明的。
齊邁克最後說:“我希望中國再出現一個令世人瞠目的30年。”
齊邁克,1987年至1995年擔任CNN駐京首席記者,1996年至2000年出任CNN駐香港首席記者。而他早在1973年就以學生身份訪問過中國,最近一次訪華是在2008年的7月,前後跨度3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