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於“自不量力”
“我跟俄國人打仗,是很自不量力呀”,1990年春天張學良向唐德剛作口述時,也是這麼給自己下的定論,年輕氣盛的張學良當時“很想施展一下子”。
於是張學良從7月開始驅逐中東鐵路蘇聯職員,查封哈爾濱市內的蘇聯商業機構,7月18日蘇聯政府宣布對華斷交,中蘇邊境吉林段開始集結蘇軍。
這一仗開始打贏了,在中國的滿洲里和扎賚諾爾地區開戰的1929年7月至11月,東北軍由於準備充分,取得了不少勝利,但卻都不可能是根本性的,而蘇聯也明白這是一場不能輸掉的戰爭。於是,正如張學良所說“換來了加倫”。
加倫來了以後,“打得那個慘呐,有一個旅整個全滅了,是一個姓韓的當旅長,整個全滅呀,團長自殺的自殺,陣亡的陣亡,全軍覆滅,都沒有了。”
加倫號稱“遠東軍魂”,他曾與中國有些淵源,前幾年北伐時蔣介石的俄國軍事顧問就是他。儘管東北軍的軍備在中國數一數二,但怎能與蘇軍裝備相比,蘇聯軍艦發出40發炮彈,由商船改裝而來的東北海軍才發射一枚炮彈,戰爭就是從這時開始發生歷史性變化的。
張學良回憶中所說的韓旅長叫韓光第,他的第17旅全軍覆沒;另一位旅長梁忠甲的15旅,在滿洲里全部被俘,而蘇方的崔可夫將軍一直把梁忠甲當成了張學良,並在回憶錄中說自己俘虜了張學良;海拉爾失陷後,哈爾濱、黑瞎子島也隨之被俄國人占領。當時國內所有的能力只是聲援,正忙於對付新軍閥的蔣介石對張學良毫無助力。到了11月下旬,扎賚諾爾、滿洲里、海拉爾已被蘇軍攻陷。
張學良不得不在11月26日,一個冰天雪地的日子裡要求停戰。張學良派出蔡運升與蘇聯談判。12月20日,“中東路事件”以中方接受蘇方提出的恢復中東鐵路中蘇共管的原狀、雙方釋放被俘人員而宣告結束。結果是鐵路沒搶回來,蘇軍後撤到黑瞎子島後,就駐下不走了。
蘇軍強占黑瞎子島
黑瞎子島有個滿語名字叫摩烏珠島,是“馬頭”的意思,但它的位置在中國金雞版圖的雞頭上方,這裡是雄雞最早看到日出的地方。在夏季,半夜三點多就能看到紅日在江中冉冉升起。撫遠這塊三角洲因為生態良好而有黑熊活動所以被當地人稱為“黑瞎子島”,這塊緊鄰蘇聯哈巴羅夫斯克的地帶正好是扼守黑龍江—烏蘇裡江的通航鎖鑰,所以它的戰略地位從沙皇時期起,就一直為俄國人所關注,即使是《璦琿條約》和《北京條約》中割走了中國一百多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但是黑瞎子島在烏蘇里江以西和黑龍江以南,仍屬中國所有。1929年的蘇聯政府同樣不會忽視它的戰略意義,這一切都體現在停戰後的《伯力協定》中。
美國再一次在中國的國際事務中充當調停人,對於《伯力協定》的簽訂,南京方面一直持反對態度,蔣介石本人也是不同意的。楊天石介紹說,宋靄齡曾經勸蔣介石,讓他承認了這個協定,以便蘇聯能把蔣經國送回中國,但蔣介石沒有答應。1929年12月20日,張學良在美方的調停下與蘇聯簽署了《伯力協定》,對此協定國民政府並不承認,並稱以張學良為首的地方代表無權參與國與國之間的談判,這是一項超越了東北軍代表權限的談判。
然而為了停戰,協定還是簽訂了,它恢復了戰前蘇聯在中東鐵路上擁有的權益,以換取蘇聯軍隊撤出東北。但蘇聯並沒有按照協定撤出東北,而是在重新獲得了鐵路權益後強占了水上關隘黑瞎子島。這一占就是79年。
在極左的年代,張學良的“中東路事件”一直沒有得到全面客觀的評價,他始終被認為是“利己與擴張”,楊天石說,從本質上分析,張學良是為了擴張勢力,樹立自己的威信,但他的行為本身是符合愛國潮流的。(來源:新世紀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