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明帝國被高利貸葬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4-03 16:07:30  


 
  而高利貸的盛行,和明帝國缺乏有效的貨幣制度有著莫大的關係。

  大明立國初期發行的寶鈔由於沒有儲備金等原因,並不被民間接受,在數十年後就成為廢紙。而銅錢則由於私鑄盛行,各種雜有鉛錫、形制濫惡的劣質銅錢充斥市場,使得使用者怨聲載道,更有人拒絕使用。於是無需鼓鑄的碎銀不可避免地成為公私交易中通用的貨幣。碎銀並非政府的財政機構統一發行,主管當局就無法調節全國貨幣的流通量。而中國的富裕家庭如果不放債買田,就會更加傾向於儲藏金銀(如埋藏於地下)。於是通貨緊縮就隨之出現,使得農民借款更加不易,高利貸活動更加活躍。

  如果存在有效的商業法律,在信用貸款中可以使用商業票據,以補充貨幣流通量的不足。但明帝國開國以來施行重農政策使得政府並不屑於制定商業的條文,商業流通的不順利無疑會對貨幣的流動速度造成影響,成為通貨緊縮的原因,也會促使高利貸活動更加盛行。

  海瑞這位好心的巡撫永遠也無法明白,為什麼農村的信用貸款不能合理解決。缺乏有效的貨幣制度和商業法律才是問題的真正所在。僅僅依靠官員的約束,高利貸根本無法避免。何況多數官員自身就是高利貸者。

  明帝國最終也沒有解決高利貸的問題,在一次次的借貸過程中,農村的土地不可逆轉地走向了集中。後果就是大量被帝國賴以為基礎的自耕農失去土地,在災荒之年更是如此。在中西部內陸,土地被兼並的後果就是流民四起。

  明帝國末期持續70年的小冰河時期的到來,更是加劇了這種狀況。北方女真民族的興起讓帝國不得不加重賦稅以增加軍費,而持續數十年的幹旱卻讓農民無力承擔這一重負。

  自然災害和賦稅的增加更加速了土地兼並,當李自成出現時,他領導的流民武裝最終宣告了這個帝國的滅亡。(摘自:《新世紀周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