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煌 |
4月28日,《解放新聞》第一版刊登了戴煌的《汽車的災難——匪軍撤退暴行之一》等三篇稿件。通訊署名為“新華社前線記者戴煌”,為了突出作者身份,這幾個字特地放大到副標題的字號。然而,按照當時的規定,新華社記者的稿件,未經總社廣播,是不能見報的。為此,戴煌受到了警告,記者職務被撤銷。直到這年9月,他寫出了一篇《寶貝魚》的優秀稿件,記者職務才得以恢復。
地下黨員李廉:南京解放後首份報紙存在僅四天
在南京大學北京西路二號新村的教師宿舍裡,記者見到了李廉。這個當年在戴煌眼中文質彬彬的中年男子,如今已經整整90歲了。在回憶往事的時候,他表現出令人吃驚的記憶力。翻開創辦於1949年4月26日的《解放新聞》,他甚至記得重點新聞在每個版面的具體位置。
1949年4月21日早晨,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黃少穀把李廉叫到了位於沈舉人巷的黃公館內。黃少穀告訴李廉,要乘飛機去台灣,就趕緊去明故宮機場找一位“關局長”。隨後,黃少穀掏出一張自己的名片,在背面寫上——關局長:李果等五人要飛台灣。將名片遞給李廉後,黃少穀不再講話,李廉於是鞠躬告退。
李果是李廉在《中央日報》工作期間用的筆名,他當時的職務是採訪部主任,他的另一個隱秘的身份則是地下黨員。
得知黃少穀要去台灣,李廉預感到:南京要解放了!他立即打電話給鎮江和蕪湖的特約記者,反饋回來的消息稱:鎮江的江面還沒有動靜,但是解放軍已經在蕪湖附近的狄港,矛頭直指皖南!江面上已經漂來帶血的屍體。
次日,這則消息出現在《中央日報》的第二版。接著,24日,《中央日報》登出報社員工敬告讀者的《我們的聲明與希望》,大意是說:《中央日報》將於“今日”起,成為讀者的報紙,並敬告市民,大江兩岸戰事正起,請市民群眾保護自身和家產的安全,防止搶劫,政府公務員保護公務,愛護公產……
消息刊登的當天早晨,李廉站在採訪部臨街的窗前,看到穿著土黃軍裝的解放軍行走在馬路上。有一位解放軍直接找進了報社,並告訴李廉:35軍司令部宣傳部長請報社派個人去見他。
在黃埔路勵志社的北邊,原國民黨國防部後勤部的地方,李廉找到了35軍政治部宣傳部長劉宗卓。李廉告訴劉宗卓,他們正在籌辦一份人民的報紙,具體工作由原地下黨同志負責,報名定為《解放新聞》。在得到劉宗卓熱情的肯定以後,4月25日,李廉又代表《解放新聞》來到中山北路“軍人服務部”拜訪八兵團新華分社的副社長李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