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潛艇海上編隊 |
黃旭華是1949年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的。1965年當他和大夥一道受命研究設計核潛艇外型的時候,桌面上放著美國一位新聞記者50年代的一則報道:美國試驗成功了一種水滴線型的潛艇,試航結果證明非常理想,此後,美國建造的水下火箭之母—————導彈核潛艇幾乎都是採用這種新式型號。
不少人反對搞水滴線型,而主張搞常規型,理由是前者毫無把握,沒有金鋼鑽,不敢攬瓷器活。黃旭華說:“我要同美國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至少,我們不能被他們拋得太遠……”水滴,晶瑩剔透的水滴形狀,變成核潛艇的艇體輪廓。
要想獲得潛艇線型在水下的阻力參數,必須做模型的水下試驗。由於水池只有200多米長,拖船啟動時的加速度和停止時的減速過程去掉只有很少一段水路能用來測量流體動力參數。可是有什麼辦法呢?只有苦幹多做來彌補試驗條件的不足,一個動作重復多遍,在上千次的試驗中去尋找那個出現最多的數據。
為了掌握好水滴線型艇體水下高低速時的操縱性能,又反覆進行風洞、懸臂水池和水下自航模等大量試驗,又經過潛操儀倣真試操,取得了上萬個數據後,才使方案獲得可靠的科學依據,使設計變成了現實可能。
水滴型核潛艇設計出來了,浮起來了
水滴型核潛艇設計出來了。那麼這種線型的核潛艇將來造出來後究竟能不能在海下操作呢。這又是一個難關。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的可操性試驗就是由倣真系統完成的。他們終於成功了。1971年,張林在核潛艇實艇上出海試操,輸入閔耀元他們的倣真數據。
1969年初秋,一支核動力革命的雄師繼建築安裝大隊和解放軍之後,開進了西南某地一片丘陵峽谷。經過幾年數千勞動大軍的奮戰,一萬多套機器設備逐個安裝完畢。
1970年12月24日,我國第一艘核潛艇的下水儀式在大連開始了。
巍峨偉岸的核潛艇今天披紅戴綠,像一道藍黑的山脈上栽滿鮮花,橫亙在突擊隊面前,它是那樣巨大。站在它上面往下看,突擊隊的隊員們就像童話中袖珍國的小人兒。時間已到。於是命令下達了。……鋼鐵的藍色巨鯨被水準地托起來,抬架小車森林般舉起的千斤頂,那是全廠一萬多雙大力士的手!“好!”指揮員按下電鈕,“前進!前進!”……藍鯨繼續向船臺伸出,船體越來越長,好像沒有盡頭,“核潛艇前移到位了!”人們歡叫。它被平坦地穩定地移到船塢浮箱上。這是最後一道關鍵程式。船體必須保持絕對穩定,與浮箱徹底脫鉤,浮在水上。終於,忽然震天動地一聲喊:“核潛艇浮起來了。”群情激動,歡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資料來源:金羊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