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些最後的戰犯,可以自由選擇去——可以回原籍,政府也可以安排工作,或者享受國家療養,甚至也可以去香港。政府還表示,被特赦的人員願意去台灣的,也可以去,給足路費,提供方便。 |
1975年3月19日,清晨6時30分,和往常一樣,撫順戰犯管理所,百十名大多兩鬢斑白的戰犯,在管教幹部的帶領下,來到禮堂,集中收聽中央的重要廣播。
發酵了一整晚的興奮,在大禮堂上空積聚。18日晚,戰犯們已經知道了這個“大道消息”---這是一次關於“特赦戰犯”的廣播。
播音員一字一句:“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決定特赦全部在押戰爭罪犯。”
整個大禮堂立即爆發出轟鳴般的掌聲和“毛主席萬歲”的口號聲。“有的欣喜若狂,有的手舞足蹈,有的仰面無語,有的淚流滿面。”當年的管教幹部劉家常回憶說。
沒有人想到會是“全部釋放”。前一天晚上,戰犯們已就“這次會特赦誰”的問題討論了一整夜,幾乎每個人都在暗地祈求殘生能獲得自由。在這座監獄裡,他們已經呆了十幾二十年,即便是最年輕的戰犯,也已年過半百。
撫順戰犯管理所接收的國民黨戰犯,來自東北三省、南京、武漢、北京、四川等地,最初共計350人,大部分為少將以上。
9年後重啟的特赦
1975年3月20日午後2時,撫順戰犯管理所俱樂部擺下12張大圓桌,護士長和幾位工人師傅身著潔白的圍裙,穿梭往來,端菜添湯。
所長金源和管教員們熱情招呼這些被他們管教了20年的國民黨將軍、官員,開始稱呼他們為“先生”。
“不少人喝得酩酊大醉,醉得抬出去。歲數都很大了,但是真幹杯啊,親人話別一樣,畢竟待在一起這麼多年。”劉家常回憶說。
新中國的戰犯特赦,從1959年首次特赦開始,基本一年一次,前後6次,共特赦國內戰犯296人。在撫順戰犯管理所關押的最後一批日本戰犯,也在1964年3月被釋放回國。
然而,在1966年“文革”風暴席捲全國後,軍隊接管撫順戰犯管理所,實行軍管,特赦中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