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國大典受閱的火炮。 |
中評社北京9月20日電/北京軍區某炮兵旅組建的某新型火炮方隊,是唯一一支參加過新中國成立以來全部13次國慶閱兵的裝備方隊。10月1日,他們將駕駛全軍最先進的火炮,駛過天安門廣場,第14次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解放軍報報道,一部閱兵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人民軍隊發展史。從1949年開國大典上的騾馬拉炮,到國慶60周年閱兵的新型火炮,他們見證了我軍跨越式發展的鏗鏘步伐。
14個輝煌腳印,濃縮我軍發展歷史
記者走進閱兵村,意外發現連續14次參加國慶閱兵的某新型火炮受閱方隊。在方隊會議室幕景墻上,14個腳印格外醒目。
“這14個腳印,代表1949年至國慶60周年的14次國慶閱兵。每一次閱兵,天安門廣場都留下了我們炮兵旅官兵的足跡。”方隊政委王國軍自豪地說。
在會議室,記者見到了專程趕來為官兵鼓勁的該旅老戰士戴國卿。開國大典閱兵,他作為炮手牽著騾馬通過天安門。戴國卿告訴記者當年參加開國大典閱兵時的情形:“我們連共8門火炮參加受閱,每門炮由6匹騾馬牽引,火炮都是從日軍和國民黨軍隊手中繳來的,屬於‘萬國牌’。”
35年彈指一揮間。1984年,我國舉行改革開放後第一次國慶閱兵。炮兵旅參閱的火炮全部是我國自主生產,完全實現摩托化,機動性能大幅躍升。
國富才能兵強。1999年10月1日,炮兵旅官兵駕駛著某型自行反坦克炮氣勢磅礴地通過天安門廣場,引起轟動。新型火炮裝備了數字式彈道計算機、激光測距儀,一門炮的火力能抵過去一個炮兵連。
鐵甲揚塵,聲撼大地。一輛輛即將參加國慶60周年閱兵的某新型火炮列陣駛來。這種體形龐大的“巨無霸”火炮,其信息化水平和火力同樣“巨無霸”。83歲的戴國卿老人輕輕撫摸著火炮,雙手激動得輕輕顫抖起來:“以前,我們做夢也想不到能用上這樣先進的火炮啊!”
從騾馬化到摩托化,從機械化到信息化,這個炮兵旅的14個腳印,正是我軍隨著國力興盛而蓬勃發展的生動縮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