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個朝鮮人生於1920年3月3日,原籍朝鮮新義州,1938年加入日本關東軍,在1939年中蘇邊境衝突時成為蘇軍俘虜,後被編入蘇聯紅軍,1943年夏德軍在烏克蘭的戰鬥中俘虜,又進入德軍服役。1944年6月6日,盟軍諾曼底登陸時,在“猶他”海灘被美軍俘虜。1945年5月在英國俘虜收容所釋放。 |
曾經參加過諾曼底登陸的二戰老兵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說他們在登陸灘頭遭遇到的第一批德國士兵竟然大都是東方面孔。這引起了歷史學家的興趣,經過查閱當年大量的檔案資料後發現,原來納粹德國在諾曼底前線配置了大量的“東方部隊”。但無論是被當作炮灰的“東方營”,還是被寄予厚望的“印度軍團”,都沒有能挽救納粹敗亡的命運。
納粹瘋狂拉炮灰
納粹德國對蘇聯發動戰爭的初期,德國俘虜了大批的蘇軍官兵。起初納粹根本沒有考慮過將這些“劣等民族”編入德軍。但1941年冬季德軍在莫斯科城下的慘敗,預示著納粹“閃電戰”的破滅,第三帝國的“東方政策”也隨之發生了轉變。
1942年1月,德國國防軍開始計劃在蘇聯少數民族中招募志願兵組建“東方軍團”,這獲得了希特勒的首肯。不久大批“東方部隊”陸續組建了起來,包括11個營的“亞美尼亞軍團”、14個營的“阿塞拜疆軍團”、14個營的“格魯吉亞軍團”、5個營的“高加索穆斯林軍團”(由阿塞拜疆人、車臣人等組成)、34個營的“土耳其斯坦軍團”和8個營的“伏爾加韃靼軍團”。1942年8月12日,德國南方集團軍群攻占了蘇聯卡爾梅克自治共和國首府埃利斯塔,德國軍官在這個卡爾梅克蒙古人聚居區大肆進行反蘇宣傳,隨即德軍招募了3000名卡爾梅克蒙古人。
但德軍對“東方軍團”並不放心,擔心這些部隊會在作戰時反戈一擊,於是把他們以營為單位分散安插到德軍各個部隊中去,因此納粹高層也將這些部隊統稱為“東方營”。到1943年,德軍共有98個“東方營”,其中80個營在東線和巴爾幹戰場作戰,12個營後來抽調到了法國和意大利,以抗擊盟軍可能的登陸。其中德國國防軍第162步兵師是德軍中的“異類”,該師又被稱為“土耳其斯坦師”,士兵很多都來自中亞地區。二戰期間德軍《信號》雜誌拍攝的照片顯示,這支部隊中黃種人占了很大比例。不過第162步兵師先後在南斯拉夫和意大利戰場作戰,沒有去過法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