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海東,是專門描繪彈道的。他設計的彈道是一條條美麗的曲線,但他的人生卻基本走了一個“大陽線”。
從1996年研究生畢業,僅僅14年,他就從助工到正高,從普通科技幹部到第二炮兵裝備研究院某室主任,被評為院級專家;從一張白紙到獲2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6項二、三等獎,4次榮立二、三等功。最近,孟海東又被評為院首屆“十大科研標兵”。
要做就做得最好
一般情況下,導彈發射頭體分離後,彈體就呈自由落體狀態。在設計彈道時,專家們會盡可能將殘骸落入安全控制區,但由於受附加推力和風向風力等影響,也有漂移出安全控制區的可能。雖然發生這種情況的概率較小,但導彈發射必須萬無一失。
近年來,孟海東開始向這座“處女峰”攀登。他穿上“三維製作”“釘鞋”,拿起“網絡數據”“冰鎬”,系上“進程通訊”“繩索”,將GIS首次用於全程“導航”,突破了掃描圖無法提取地理信息等難關,登上了彈體落區跟蹤預報的“頂峰”,使殘骸飄落的計算過程與GIS相結合,解決了部隊實彈發射的安全問題,摘取了彈道研究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孟海東追求極致,要做就做得最好。
原來諸元裝訂介質是軟盤,但計算機升級換代後,就不再兼容。當時,廠家對這個難題也無法解決。越是困難越向前,孟海東認為,要實現兼容,必須破解磁盤格式。但大海撈針,談何容易。
一個周日,辦公樓裡靜悄悄的,孟海東一個人在未知世界穿行。他的思緒時而深達海底,時而高接蒼冥。經過整整一天的苦苦思索,他終於創造性地解開新電腦讀取軟盤的“魔方”,為作戰訓練開出了電腦兼容直通車。
未來戰爭環境極其惡劣,因此武器系統安全第一。他帶領課題組,經過枯燥的計算機推演,打造了便攜式諸元“魔盒”,它的“魔法”能擊退“病毒”、“黑客”侵擾,對碰撞摔打、高溫低溫等更不在話下,從而填補了彈道與諸元裝備的空白,為作戰保障提供了硬件平台。如今,該裝備已定型列裝,擔負戰備值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