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戰役中,面對美軍黑壓壓撲上來的坦克集群,戰士們對新瞄准方法還未完全適應,以致一次次射擊都偏離目標。眼看美軍炮火越來越近,隨時都有將我陣地掀翻的可能。郝繼唐臨危不亂,手把手教士兵正確的使用方法。就在最後的關鍵時刻,志願軍的無後坐力炮發出一陣陣“精准”的怒吼,將美軍坦克打成了“縮頭烏龜”。
中央軍委兵工委領導說:“57無後坐力炮有用,西南造的,好!”
據不完全統計,抗美援朝戰爭中,西南駐廠檢驗代表向前線輸送了無後坐力炮4600餘門、迫擊炮900門、機槍7400餘挺、各類炮彈262.9萬餘發、子彈1.2億餘發。
1969年,珍寶島目光。我軍某型仿制火箭筒破甲彈在擊打敵軍厚裝甲坦克時發生漂滑現象,不能摧毀目標,致使前方戰局告急。
蘇軍的裝甲兵團素以驍勇善戰聞名。在珍寶島,由於我軍火箭筒破甲彈屢屢發生漂滑,敵方氣勢大盛。
前方軍情似火。能否克服火箭筒破甲彈的漂滑現象,重任落在了駐西南地區9個軍代室肩上。
經過軍代表會同工廠通宵達旦技術攻關,利用冷衝壓、滲碳淬火等工藝和生產工裝,5.5萬餘件防滑帽的生產驗收任務在20天內全部完成。
此時,驕橫的蘇軍還不知道,千里之外的重慶工廠裡,已經生產出了對付他們的“殺手鐧”。當他們毫無警覺地闖進我軍射程之內時,過去屢屢漂滑的炮彈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坦克殺手”,在北國的漫天風雪中發出一聲聲怒吼。
其實,對仿制武器的改進升級,重慶的軍代表們早在十多年前便已展開。1957年,西南軍工人和軍代表大膽突破外國產品“盡善盡美”不能更改的框框,實現了白鋼彈殼替代覆銅鋼彈殼、電泳塗漆新工藝應用等重大技術改進,成功改進設計並批量生產了雙37高炮、37毫米守島炮、14.5毫米四聯裝高射機關槍、 56式7.62毫米半自動步槍等新裝備。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駐港部隊跨著嶄新的95式自動步槍,邁著整齊的步伐,進駐香港。世界驚呼,解放軍步槍躋身世界輕武器先進行列。然而不為人知的是,就在半年前,95式自動步槍還因質量問題差點無緣回歸大典。
1985年,鑄造95式自動步槍,迎接香港回歸的任務落在了西南兵工人的肩上。
從1985年到1995年,95式自動步槍經過了10年的“孕育”。從零下40度的極度嚴寒到僅有20%含氧量的生命禁區,從黃沙肆虐的邊疆大漠到汗如雨下的“桑拿”海疆,95式自動步槍闖過了一道道難關。
就在眾人充滿期待時,1996年10月底,離交付裝備日期不足兩個月,4000餘支槍連續出現了彈匣卡彈、彈匣裝卸困難等質量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