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期鄧小平主政西南時,他所寫的綜合報告和請示,也得到毛澤東的稱讚,有不少被中央轉發給其他地方作參考。
綜觀毛澤東讚賞和批轉過的鄧小平的工作報告,從中可以看出這樣一些特點:
第一,目的和主題明確,簡明扼要地寫出上級需要了解的內容。前面所述的鄧小平對毛澤東十個問題的複電就是如此。毛澤東從來就反對那些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報告,在上世紀70年代他曾對一位領導同志說:有的文件,頭幾頁你就別看,沒意思,就看中間是什麼內容就行了。而鄧小平的報告總是緊扣主題,一二三四,清清楚楚,都是毛澤東和黨中央想要了解的內容。
第二,語言精煉樸實、乾淨利索。這是鄧小平一貫的講話和行文風格。他所寫的報告大都只有一兩千字,有話則長,無事則短。如他在西南工作期間,1951年給中央的五、六兩月的綜合報告,談了土改、鎮反、黨內思想工作、經濟工作、幹部培養五個方面的問題,全文共2200字,最少的一個方面僅百餘字。1951年七、八兩月的綜合報告也是談了五方面問題,僅1100字,最少的一個方面只有幾十字,以“我們在工作中最感困難的是幹部問題,主要是領導骨幹問題,這是我們本身一時難於解決的”一句就概括完畢。
第三,報告寫得合乎實際、切實可行。例如,鄧小平在1950年11月7日給中共中央的報告中,具體分析了西南各主要少數民族的情況,認為這些地區實行土改必須具備“第一,認真實行了區域自治或聯合政府(在縣聯合政府下,也有區鄉的區域自治)。第二,必須是少數民族人民大多數贊成,自己舉手通過”。在步驟上,“應堅持先漢後彝,以促進彝族人民的覺悟”。15日,毛澤東閱後覆電:“各項意見都是正確的,請即按此施行。”1956年在黨的八大上,毛澤東力薦鄧小平出任總書記。他說:鄧小平同志“比較有才幹,比較能辦事。……我今天給他宣傳幾句。他說他不行,我看行。順不順要看大家的輿論如何,我觀察是比較順的”。1952年鄧小平調往中央以前,毛澤東同鄧小平的直接接觸和見面交往並不多,他對鄧小平的“觀察”很多是通過看他寫的東西來進行的。文章也是一面鏡子,從中是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思想、風格和智慧來的。〔來源:人民網 作者殷開,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助理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