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崛起與文明復興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0-27 10:07:12  


    
  變與不變

  雖然國內常常能夠見到對“中國人素質差”的批評,但多數所謂素質差實際上更多的時候是由於文化習俗差異,並不是真正的國民素質比別國差。真正能夠體現一國國民素質的是大多數人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習慣和氣質,如中國人在全世界範圍內所享有的勤奮、節儉、聰明、吃苦耐勞、遵守紀律等盛名。

  而這種習慣和氣質當然來自中國5000年歷史積澱形成的文明傳統。因為中國農業的成熟和發展,中國人口迅速膨脹,人均耕地面積較小,因此養成了精耕細作、勤勞簡樸的生活習慣。我們在歷史上多次看到,王朝更替之際,人口減少,耕地拋荒,經濟蕭條,但只要一個新的王朝建立起來,有了基本秩序,生活相對安定,經濟就會迅速恢復,人口增長,進入下一個繁榮周期,直到下一次政治秩序崩潰。其原因即在於,中國人在漫長的歷史經驗中已經習慣了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和聰明才智來維持生活、繁衍後代、艱難而頑強地生存下去。

  因此,在農業時代,一個穩定的政治秩序對中國來說,至關重要。只要政治穩定,中國經濟就會發展,人口就會增加。

  晚清以降,中國受歐洲列強侵略,進入“3000年未有”的歷史低谷。中國之所以會落到這般地步,一方面固然如以往論者所說,是因為中國仍處於農業時代而歐洲列強已進入工業時代;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國家政治系統崩潰,無法為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提供基本的秩序,無法將中國人組織起來。

  北京大學教授韓毓海認為,看明清史,要上看財政貨幣,下看基層組織。其意義即在於此。同樣是中國的農民子弟,在清朝軍隊和在北洋軍隊中表現迥然相異,在國民革命軍中又與在北洋軍隊中不同,在共產黨軍隊中又與在國民黨軍隊中不同,就是因為各個時期的組織形式不同,因此表現出來的戰鬥力也不同。

  因此有人認為,中國今天能夠崛起,不完全是因為新中國以來的種種政治、經濟變革,也不完全是因為30年來的改革開放,而是早在幾千幾萬年前中華農耕文明形成時即已奠定了文明基礎,因而“天命所歸是大國”。

  但文明並不是形成之後即固定的、不變的,而是在歷史中不斷運動、變化、發展的,因時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但同時又能在歷史運動過程中保持其核心特質不會出現太大變動,能夠在不同時期經過某些調整之後仍然延續下來。歷史上如此,今天依然如此。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