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7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道,“有幸參與北大紅樓的保護修繕,我們無上光榮。”6月26日晚,正在參與雄安新區建設的中建八局西南公司員工潘志專,在新聞聯播裡再次聽到了那個熟悉的名字——北大紅樓。
2020年9月底,身為黨員的潘志專與40多名工友一道,進入北大紅樓現場,開始參與為期70天的保護修繕工程。此次工程由國家文物局組織實施,在保持原建築通體紅磚砌築、紅瓦鋪頂、磚木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主要涉及局部屋面防水、腐朽木構件更換加固、外墻立面裂縫封堵、石質窗台裂隙、外立面灰磚、磚縫修補及排水排風及電氣系統的更新改造等,做到修舊如舊,又能讓紅樓煥發出新的光彩。
“紅樓是中國共產黨的孕育之地,在建黨百年來臨之際對紅樓進行保護修繕意義特殊。我們從進駐開始就下定決心,不僅把紅樓保護修繕好,還要盡力恢復到百年前的狀態,讓參觀者身臨其境,直觀感受黨的歷史。”潘志專告訴記者。
從黨史上來看,北大紅樓有著珍貴的價值。北大是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最早在我國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也是我們黨在北京早期革命活動的歷史見證地,在建黨過程中具有重要地位。1920年10月,在北大紅樓一層東南角的李大釗辦公室,李大釗、張申府等人秘密成立北京共產黨小組,這是北京歷史上第一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
從建築來看,北大紅樓也是一棟非凡的建築。據了解,紅樓是北京出現的第一棟近代教學建築,結構為外墻和隔墻承重,屋頂為三角桁架無曲線兩坡屋頂,西洋紅色掛瓦,由外國設計師設計,中國工匠施工。
1918年,在馬克思誕辰100周年之際,歷時兩年修建的北大紅樓落成使用。建築整體坐北朝南,平面為“凹”字形,東西長110.8米,中部南北寬14米,東西兩翼翼長32.8米,翼寬13.4米,檐口高度為16米,地上4層,半地下1層,每層面積214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10700平方米,有房間263間。
1961年,北京大學紅樓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此後的歲月裡,紅樓進行過多次修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