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官兵唱著這首雄壯的歌曲走上抗美援朝戰場,投身新中國第一場反侵略戰爭。
在血與火的戰場上,志願軍將士英勇作戰,表現出視祖國利益高於一切的愛國主義精神、為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捨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奇跡。
戰火逼境:雄獅一吼驚世界
對於剛剛誕生的新中國來說,這是一場被迫進行的戰爭。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美國為維護其在亞洲的霸權地位,操縱聯合國通過非法決議,糾集10多個國家的軍隊組成“聯合國軍”,不顧中國政府多次警告悍然侵朝,戰火直逼鴨綠江邊。
唇亡齒寒,戶破堂危。1950年10月初,黨中央和毛澤東主席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
這一決策,令世界各國為之震驚。此時,新中國成立剛剛一年,國家百廢待興。在這種情況下,敢於直接與世界第一強國美國及其“聯合國軍”較量,這需要何等氣魄!
正義戰爭激發出的愛國主義精神,成為凝聚民族力量的偉大旗幟。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無數熱血青年報名參軍,走上朝鮮戰場;成千上萬鐵路員工、汽車司機、醫務工作者,組成運輸隊、醫療隊開赴前線;各界群眾紛紛捐款捐物,開展愛國主義勞動競賽,掀起增產節約運動,為戰勝強敵奠定了堅實基礎。
19世紀初,拿破崙曾預言:中國是一頭睡獅,如果醒來世界要為之震顫。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雄獅屹立於世界東方。“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就是她發出的第一聲怒吼。
不畏強敵:以“氣”勝“鋼”創奇跡
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擺放著一件特殊的展品——美軍“北極熊旗”。
擁有這面旗幟的美軍步兵第7師第31加強步兵團曾是美國的驕傲。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這個團立下赫赫戰功,時任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授予團隊“北極熊團”稱號。
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新興裏戰鬥中,“北極熊團”全軍覆沒,“北極熊旗”成了志願軍的戰利品。
戰爭是實力的較量。志願軍出國作戰時,敵我雙方裝備差距之大是20世紀世界戰爭史上罕見的。當時,美軍1個團的火力強度,超過志願軍1個軍。
在裝備如此懸殊的戰爭中,志願軍仍能戰勝敵人,靠的是什麼?
20世紀50年代初,毛澤東在總結抗美援朝戰爭經驗時,用形象的話語給出答案:“志願軍打敗了美國佬,靠的是一股氣,美軍不行,鋼多氣少。”
這股氣,就是人民軍隊獨具的敢於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的大無畏英雄氣概。
松骨峰戰鬥,子彈打光了,志願軍官兵端著刺刀、舉著工兵鍬沖向敵人。刺刀捅彎了,工兵鍬舉不動了,就滾石頭砸、用牙齒咬,打得敵人望風而逃。
上甘嶺戰鬥,敵人先後投入6萬多兵力,發射炮彈190余萬發,投擲炸彈5000餘枚,山頭被削低2米,志願軍官兵仍牢牢地鉚在陣地上。
戰爭之初,麥克亞瑟揚言:“倘若中共部隊渡過鴨綠江,我就要使他們遭到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屠殺。”然而,第一次戰役,久負盛名的“王牌”部隊美騎兵1師遭到重創,其8團大部被殲;第二次戰役,“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退回到“三八線”;第三次戰役,“聯合國軍”再度後退至“三七線”附近。
志願軍官兵身上的這股氣,氣吞山河,讓敵人膽寒。
1953年7月27日,美國不得不在歷史上第一次沒有取勝的停戰條約上簽字。
豐碑永存:偉大精神勵後人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了,但其對世界的影響卻遠未結束。
提及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說:“它雄辯地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佔一個國家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著名經濟學家馬寅初直到晚年還清晰地記得那激動人心的一幕。1950年10月,馬寅初在東歐參加“保衛世界和平大會”時,傳來志願軍收復平壤的消息,幾千名外國代表邊鼓掌邊高呼“毛澤東萬歲”、“新中國萬歲”,時間長達10餘分鐘。
戰爭硝煙散去,英雄業績永存。50多年後的今天,華夏大地上依然處處傳頌著志願軍官兵的感人事蹟。“最可愛的人”的故事,被寫入學生課本,走進孩子心靈;志願軍英烈黃繼光、邱少雲的畫像,被掛在人民軍隊每一個連隊俱樂部的牆上,成為當代軍人學習的楷模……
當今,儘管高技術武器裝備對戰爭雙方將產生巨大影響,但人依然是戰爭勝負的最終決定因素。勇猛頑強的戰鬥精神,永遠是人民軍隊克敵制勝的法寶。(來源:解放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