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軍隊人才建設大提速 質量效益雙躍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31 10:48:07  


海軍某部一批博士艦長、留學生艦長走上指揮員崗位。(資料圖)
  20年前,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作出的“未來我軍軍級領導應該是博士、師級領導應該是碩士”的預言,正在逐步變為現實。從碩士團長日漸增多,到首位碩士師長列陣軍營;從博士艦長出海遠航,到首位博士軍長走馬上任……幾年間,我軍各級指揮員的知識結構發生了可喜變化,一大批高學歷人才步入軍、師、團各級領導行列。 

  當今世界,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作用日益顯現。隨著現代技術特別是資訊技術的發展,戰爭形態正由機械化戰爭向資訊化戰爭轉變,世界新軍事變革正在更大範圍和更高層次上迅猛發展。而高素質軍事人才,無疑是軍隊資訊化建設的基礎。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軍隊人才戰略工程取得長足進展,人才結構發生顯著變化,一大批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型高素質軍事人才脫穎而出,為推進我軍由數量規模型向品質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轉變,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援。我軍人才建設這列“快車”,在科學發展的“軌道”上,正在加速全力推進! 

  國以才興,軍以才強。 

  近年來,在黨中央、中央軍委的堅強領導下,我軍人才培養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嶄新面貌,在質量和效益雙重躍升中步入“大提速”。 

  提速路線圖之一

  從個體樣本到頂層設計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其實,10年間我軍人才建設的成果也足以讓人刮目相看。 

  沈方泉,我軍第一位碩士連長。他的出現在當時曾讓人們驚訝不已。 

  柏耀平,一位“上天能駕機、下海能操艦”的“兩栖艦長”。當年他與幾位優秀飛行員走進艦艇學院艦長班時,許多人尚未意識到這一改革的深遠意義。 

  馬偉明,41歲時成為我國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他的背後,是不斷發展壯大的我軍專業技術幹部隊伍…… 

  這幾位中“出名”時間最長的,也不過10年。尤其令人振奮的是,他們很快成了全國婦孺皆知的人物:沈方泉榮膺第八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稱號,柏耀平榮膺第九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稱號,馬偉明榮獲國家十大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章。 

  一個不爭的事實是,這些高學歷的軍中驕子,在各自領域叱吒風雲,已經成為官兵學習的標杆,成為國人矚目的楷模。如果說,這是一個個成功的“個體樣本”,那麼也完全可以說,他們的出現影響和推動了新型軍事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怎樣培養更多的沈方泉、柏耀平和馬偉明?從基層部隊到軍委總部,很多人都在思考。 

  戰略導彈部隊“千人一杆槍、萬人一門炮”,新的作戰樣式呼喚大批高素質人才。軍事變革,人才先行,任何一個兵種都不可能置身事外。 

  那一年,美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克萊明斯在柏耀平任職的戰艦上留言:“今天是我十分難忘的日子,中國軍艦一流的艦員和一流的艦長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放眼世界,中國軍人越來越強烈地感到,軍事人才方陣的崛起是時代呼喚,更是使命所系。在一項高難度的科研專案面前,馬偉明一語道出了許多戰友的心裏話:“落後不是中國人的專利,實力是最有力的宣言。” 

  一個具體行動比一打綱領更重要。幾年來,全軍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軍委關於加強人才建設的決策部署,加速推進軍隊人才戰略工程,人才建設迎來我軍歷史上又一個黃金時期:初步形成了具有我軍特色的人才培養教育新體系,人才培養規模不斷擴大,幹部隊伍素質大幅提高。軍委先是對2010年前幹部隊伍建設提出中長期發展規劃,很快又對2020年前我軍人才建設作出了
整體籌劃和部署。 

  整體籌劃和部署注重頂層設計,帶動形成了圍繞資訊化建設抓人才培養的一個個亮點—— 

  亮點之一:全軍大抓人才建設局面初步形成。各大單位普遍成立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形成黨委統攬、主官負責、機關密切協調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亮點之二:人才培養管道進一步拓寬,高層次人才隊伍日益壯大。截至今年2月底,全軍部隊有6萬多名地方大學畢業的幹部在各個崗位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全軍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和工作站達到100餘個,在站博士後人員800多名。 

  亮點之三:幹部交流和實踐鍛煉進一步加強。幹部交流任職、交叉代職、崗位輪換的路子越走越寬,從總部機關到各軍兵種,從科研院所到作戰部隊,身著不同軍兵種服裝的軍官常常工作、戰鬥在同一個集體。 

  亮點之四:人才獎勵機制日益完善。設立了軍隊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科技創新群體獎等重大獎項和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設立了全軍優秀指揮軍官、優秀參謀人才獎,每年獎勵800名優秀指揮軍官和參謀人才。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