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永遠睜著眼,因爲我們守衛著京津門戶的上空!
小島的夜晚十分寧靜,習慣早睡早起的漁民還不到9點鐘就已閉戶關燈。無垠海天間,只有雷達陣地上碩大的防風罩還透著橘紅色的光亮,隱約傳來油機的發電聲。此時,山睡了,海睡了,但九站官兵仍警惕地注視著京津門戶的上空。
島上的潮氣、霧氣和海風中都含鹽分,很容易腐蝕裝備部件,是雷達兵器的一大天敵。在這個雷達站,官兵給裝備主要部件除潮有一件“特別武器”——吹頭發用的電吹風機。那年夏天,士官魏學龍看到來隊的嫂子們,剛洗的長發幾分鐘就吹幹了,頓開茅塞。這個生于1981年的戰士喜歡動腦子,是連隊唯一的士官技師,履行著幹部技師職責。他托人從島外捎來一個“電吹風”,率先用了起來。這一創舉,官兵紛紛效仿。
如此細心呵護,兵器的“青春”怎能不“常駐”。目前,九站裝備的某型兵器在全區雷達部隊創下“三最”,即:架設時間最早,累計開機時間最長,故障時間最短。
島上多風,年均大風日100天。有大風推波助瀾,涌起的巨浪對雷達形成幹擾。同時,因受强烈的太陽光照射形成的海面超折射幹擾,嚴重影響目標判性。
碩士站長陳禮光牽頭成立了由連隊高學曆官兵、技術骨幹組成的反氣象幹擾課題攻關小組,定期把在熒光屏上看到的各種幹擾情况用數碼相機拍下來,一邊積累資料,一邊對照曆年來的氣象演變情况進行研究,區別空情目標與幹擾回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摸索總結出了一套海上惡劣條件下對目標判性的經驗。
在“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軍事演習中,這個雷達站的新一代官兵以過硬的軍事技術默默展現著中國軍人的風采。正式演習當天,黃渤海海域風急浪大,空中目標多,空情回波信號弱,在既有“紅軍”戰機,又有“藍軍”戰機,還有氣象幹擾的情况下,判性難度極大。面對複雜危急的海天戰場,九站官兵不辱使命顯神威,圓滿完成了這次演習任務。
近年來,他們圓滿完成重大任務20餘次,雷達情報優質率始終保持100%,新一代軍人用行動證明了,他們無愧于京津門戶上空永不沉睡的“忠誠哨兵”的稱號。(來源:中國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