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齊劃一背後是常人難以想像的付出。圖為1999年集訓時,步兵方隊官兵身背“正骨”十字架,腿綁鉛沙袋苦練基本功。(圖片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
1999年:美國武官傻掉了
在武警的引導下,單聲來到天安門左側觀禮台。低頭看,這位全英華人中國統一促進會會長赫然發現,座位有點潮濕,那是下雨的痕跡。
1999年閱兵前夜,一場大雨讓閱兵總指揮、北京軍區司令員李新良一夜未眠。
在電視尚未普及的1984年,許多人只能從後來的電影中重溫35周年閱兵的威武。可是1999年的大閱兵就大不一樣了,不僅中國人在看,外國人也在看。那天現場有1800名記者,外國記者730個,26家電視機構現場直播。10月1日凌晨,李新良與萬名閱兵官兵冒雨進城,到了早上,北京碧空如洗,李新良如釋重負。
“主席同志,受閱部隊列隊完畢,請您檢閱!”“開始”伴著1000多名軍樂隊員高奏激昂的閱兵曲,在李新良的陪同下,江澤民乘紅旗牌檢閱車徐徐向東駛去。
地面車輛:高科技造就世界第一
徒步方隊經過時,單聲從位置上望下看去,“一排人感覺像一個人一樣。整齊得不得了。”十年過後,憶起往事,單生仍歷歷在目,激動不已。“那是做給美國人看的,讓他們知道我們的軍隊多麼雄壯,多麼有紀律。美國人看得傻掉了。”是年5月,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遭到美軍導彈襲擊,三名中國記者不幸遇難。
單聲所說的美國人是坐在他身旁的美國武官。“他告訴我,從沒見過這麼整齊的畫面,非常驚訝。”單身回憶。令這位美國武官難忘的還有中國加油機從頭頂越過的鏡頭。當一架大型空中加油機拖著兩根長長的加油管與兩架受油的殲擊機通過天安門廣場時,觀禮台上掌聲雷動。在當時,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掌握了研製生產空中加油機技術的少數國家之一。
那天,總共有132架飛機從5個機場起飛,飛行70餘公里到達天安門廣場上空,一秒不差地依次飛過人民英雄紀念碑。李新良回憶:“這不同於地面方陣啊!飛機是在天上飛的,早來晚來都不行,這麼多架飛機,不同機種,指揮起來難度非常大,沒有細致嚴密的組織和刻苦嚴格的訓練,是絕對達不到那種效果的。”
地面車輛的表現同樣驚艶。受閱方隊單車在100米距離上的誤差不到0.2秒,距離誤差控制在0.02米以內。新中國成立後的12次閱兵,這是最優秀的一次。時間誤差和距離誤差一直是世界車輛閱兵難題,而美國、俄羅斯、朝鮮等國閱兵的單車百米誤差都在5秒和0.5米以上。當時負責車輛方隊技術測評的工程師張一平回憶,為了解決車輛受閱誤差問題,中國以往閱兵採用靠人工拉繩測距、糾偏和考評的方法,但這種手工方法精度不高。車輛方隊指揮部發明了“電子監控與考評系統”。系統由主控機、攝像機、監視器、計算機、錄像機等設備組成,車輛方隊的行進狀況,通過激光傳感器傳到監視器,再輸入計算機進行處理,可對車輛方隊的標齊——排面;卡距——前後車距離;方距——兩個方隊之間的距離;列距——車與車的間隔等進行全方位檢測,數據的精確度達千分之一。
張一平說,過去用人工拉繩測距、考評需101人,使用這套系統僅需3人。剛開始,這套系統對閱兵的全部車輛方隊測評時,有30%的車輛不能達標,經過兩個多月的糾偏訓練,達標率已達到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