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忙著“去福利化”,我國急需“補欠賬”
德國媒體公布了一組數據:被認為歐洲最勤勉的德國人每周上班4天至5天,一天有4.5小時午休和咖啡時間,人均年休假173天;另外一些事實:德國用於養老金等社會福利的負債高達5萬億歐元。
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測算,歐洲國家占據全球薪酬最高國家前三位、幾乎全覆蓋的免費醫療、福利支出平均占政府總支出的50%左右,其中法國高達70%。
“危機暴露出高福利的弊端,歐洲可能因此進入‘去福利化’進程。”中國社科院研究員田德文說,“但歐洲之所以長期保持穩定和經濟發展,卻也是受益於其福利制度。”
相比之下,現階段的中國需要探討的並非高福利是否可行,而是如何補上歷史欠賬,構建覆蓋城鄉的社保制度“網”。
43歲的甘肅人李代鬆3年前來北京打工,一雙兒女都在老家。上個月施工時摔傷了手臂,除工地上賠償的一部分外其餘800多元都是自己出。他有三盼:農民工看病減負、孩子跟來北京有學上、收入能提高一些好給父母養老。“就業難、上學貴、不敢生病”,類似的困惑在低收入人群中很有代表性。
與此同時,腐敗、公款消費屢禁不絕,部分行業的“隱形福利”加重分配不均。田德文說,“我們設計制度時應考慮公平、效率、與社會發展階段兼顧,特別是制度設計決不能‘嫌貧愛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