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22日電/工業生產放緩、汽車銷量暴跌、消費信心減弱……此前增速頗為搶眼的印度經濟近來疲態盡顯。分析人士認為,印度經濟確實面臨全球經濟放緩的外部不利因素,但內部結構性問題才是制約其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
新華社報道,印度中央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印度經濟增速自2018年以來逐步下滑,從第二季度的8%降至第四季度的6.6%,2019年第一季度進一步下降至5.8%,創近5年來最低水平。野村證券預測,今年第二季度經濟增速可能降至5.7%。
從行業來看,印度6月工業生產指數同比僅增長2%,在23個工業生產統計項目中,僅有8個行業實現增長,造紙、傢具製造等15個行業生產出現萎縮。印度汽車製造商協會統計顯示,今年7月印度乘用車銷量同比暴跌31%,創近20年來最大跌幅,這也是印度乘用車銷量連續第9個月下跌。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印度經濟疲軟固然受全球經濟放緩的週期性因素影響,但主要原因還在於印度經濟自身的結構性問題。印度農業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17.3%,為該國一半以上人口提供生計。由於去年來農產品價格持續低迷,印度農民增收困難,直接導致農村消費增長放緩。
同時,受投資疲弱、基礎設施嚴重短缺、職業技能人才儲備不足等問題拖累,近年來印度製造業發展步伐緩慢,佔GDP比重長期停留在15%左右的較低水平,遠遠達不到政府希望的25%。製造業發展緩慢不僅導致印度產品競爭力不強,也使得國內就業水平難以提高。
此外,和其他亞洲經濟體相比,出口對印度經濟的貢獻度很低。例如,韓國經濟總量只有印度的約六成,但韓國出口額卻是印度的近兩倍;泰國經濟規模不到印度的兩成,但泰國出口額卻是印度的約七成。
分析人士認為,由於受政府財政赤字率目標約束,眼下印度經濟增長難以像此前一樣主要依靠政府支出拉動。同時,儘管印度央行今年初以來數次降息以支撐經濟增長,但單純依靠降息難以持續刺激經濟,並有可能進一步扭曲資源配置。
從長遠來看,只有加大改革力度,破除體制性、結構性矛盾,才能從根本上提振印度經濟。印度央行行長沙克蒂坎塔·達斯近期指出,度需要在土地和勞動力等領域進行更多結構性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