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8日,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右)與美國總統奧巴馬在捷克首都布拉格簽署新核裁軍條約後交換文本。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4月9日電/美國政府4月6日公布一份《核態勢報告》,承諾未來對遵循《核武器不擴散條約》的無核國家將避免使用核武器。可是在美國國內,無論是保守派還是自由派都對這一新戰略表示不滿。保守派認為克制核武器使用將有損美國國家安全,而自由派則批評奧巴馬本質上繼承了布什時期的鷹派政策。
中國經濟網報道,奧巴馬的政策與布什政府2002年提交的評估報告中規定的“美國可先發制人實施核武器打擊,或以核武器回應生化武器襲擊,即使對象並非核國家”比較,無疑是一大進步。然而,奧巴馬政府的“核承諾”卻顯得“費力不討好”,原因何在?
根源在於美國的“核承諾”是有條件的。一位美國政府官員指出,奧巴馬提出的新戰略旨在防止核恐怖主義與核擴散的同時讓美國保持有效的核威懾力。這就表明,美國“核承諾”以維護美國利益為前提。至於什麼是“美國利益”,就不是輕易可以界定的概念了。
美國把伊朗、朝鮮等國認定為違反有關核條約的國家,這兩個國家將不在美國核保護的“名單”之列,這更表明,美國的“核承諾”更像是為了強化美國的核威懾。
眾所周知,美國一直是全球擁有核彈頭數量的冠軍。媒體披露,僅2006年美國就擁有10400枚核彈頭。美國還是北約成員國中唯一在境外部署核武器的國家。為此,比、荷、盧、德、挪五國今年3月還曾經建議北約秘書長在4月22日召開北約28國外長會議時作出安排,敦促美國將核武器撤離歐洲。美國的“核承諾”要取信於世界,就該尊重其他國家的聲音,如果連這一點都做不到,“核承諾”的道德感召力也就大打折扣了。
輿論也指出,美國政府出台的“核承諾”之所以不可靠,主要缺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這一條,這是檢驗核大國是否誠心推進和平的原則性問題。
核安全問題是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推進世界無核化是人類和平發展的方向。人們期待世界核安全峰會取得新進展,必然要求美國政府的“核承諾”更具有誠意,核大國應當是負責任的大國,而美國政府的“核承諾”只給了人們一份美國式的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