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上海4月30日電/看奧運會,關注點大多是競技水平和金牌歸屬;逛交易會,著眼點往往投放在富含潛力的市場商機。那麼,到上海世博,到底要看什麼呢?每一個山長水遠、拖家帶口、扶老攜幼趕來,爭相掏出160元搶購門票的觀眾,未必真正思考過這個問題。
大公報報道,事實上,對於這一提問,100個人可能有100種答案──有鍾情形態各異的場館設計的,有欣賞歌舞文化演出的,有垂涎萬國特色美食的,甚至有的人,決心在烈日炎炎之下排上幾個小時長龍,只為了在法國館領取一小瓶香水、在意大利館贏取一雙手工名牌鞋、在比利時館抽獎獲取巧克力和純正美鑽、在阿聯酋館搶佔入住全球最豪華七星級酒店的資格。沒錯,這些都可算是上海世博的誘人看點,但似乎又不僅僅如是。
自從世博會誕生之日起,主辦方之間的你爭我奪,某種意義上就是顯示本國國際競爭力的一種方式,用以驗證是否已跨入工業化高度發展的國家行列。這場國家間實力的比拼,不是通過武器和戰爭,而是以文明的方式彬彬有禮地較量著。顯然,“申博”的成功,標誌著中國實現了從旁觀者、參與者到主辦者的身份巨變,是其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的結果,也是上海─這個日益開放、生活品質不斷提升、有著強大吸引力和輻射力的城市─獲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同的結果。也因為如此,透過設計獨特的各個國家展館,我們所能看到的,並不只是建築的美妙、創意的新奇,或許更多的卻是中國的和平崛起,以及與世界距離的拉近、與國際社會的融合。
科技創新是另一個不容忽視的世博看點。歷來世博都有最新的產品、技術發布,從電燈、電話、電動機,到汽車、磁懸浮、3G通訊等等,甚至被認為人類近160年來幾乎所有的重要發明皆經由它傳播世界。琳琅滿目的發明創新背後,是人類對追求技術進步的渴求和孜孜不倦。因而,我們在感受科技帶來的驚喜之餘,或也可以讀懂藏在冰冷機器後的人文暖色和精神指向,體驗其如何加速人類生產方式的變革,催化人類文明的不斷演進。
每一屆世博會,無論規模大小,並不是為了一次展覽,而是為了改造人類的生存空間和生活質量,它不僅吸引人們欣賞與享受當下,更啟發大家思考與探索未來,因此更具有人文的廣度和意義的超越性。也正是基於這一點,我們相信,世博會必將比其他任何一種全球性盛會,更能為我們留下比文化嘉年華更難能可貴的精神遺產,而這些,應該才是數千萬名世博遊客所能看到、聽到、感受到的最大意義和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