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長的時間裡,經濟增長和環境都被認為是一堆矛盾體,要保護環境就得以犧牲進步作為代價。但是經過漫長的反思,1992年聯合國第一次把這兩個概念聯合起來,提出在可持續發展中追求無污染的觀念。8年後,漢諾威世博會第一次引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提出了“人類-自然-科技-發展”的主題。
“漢諾威世博會不僅是整個世博會進程的轉折點,也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屆世博會。雖然漢諾威的城市規模比不上倫敦巴黎,但是它提出的主題則更加深刻。”
諸大建告訴記者,“漢諾威世博會的主題中蘊含了精彩的文化觀念,這是以往世博會當中不存在的,這種文化內涵已經超越了展品本身,使從世博會從技術的展示跳躍到理念傳播的高度。”
上海世博會之問
漢諾威世博會的精神還在延續,從漢諾威到日本愛知再到中國上海,每一個不一樣的主題都在圍繞著可持續性發展展開。
“人類社會進步一共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技術發明,另外一個就是我們的居住空間。可以看到在探討可持續之路時,漢諾威關注的是前者,而上海則關注城市,這個我們大多數人所居住的空間。”諸大建說。
城市與生命、城市與星球的關係,幫助人們展開更為深遠的思考:什麼樣的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什麼樣的觀念和實踐讓生活更美好?什麼樣的城市發展規模讓地球家園更美好?上海世博會將把這些思考帶給所有的參觀者。
“當今社會,住在城市裡的人超過了50%,而且城市化的進程是不可逆轉的,住在城市裡的人的需求和現實發生了矛盾。本來希望在城市生活好一點,但是卻發現在城市生活的不好,退回去又不可能,就只能往前走。但是怎麼做?2010年上海世博會要探討的是這個全世界都關心的話題。”季路德在採訪中說。(來源:21世紀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