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為什麼歷史上外國人學的漢語多是“南京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6-18 10:25:36  


 
  有意思的是,盧偉說了一個關於南京話的趣事。

  有一位小時候在南京生活過的美國經濟學家,在他的一本關於營銷學理論的論著中,講了他小時候在南京深巷菜市場裡,看到的老太太的砍價藝術,大意如下:這位老太太是位砍價的高手,她幾乎運用了全部的現代科學營銷理論。這位老太太對賣菜的商販,挺著腰板,大聲說:“咳!這點兒蔫青菜幾分錢包羅。”這位美國經濟學家細解了這句話:“咳”:從氣勢上壓倒對方,給人一種救世主的感覺;“這點兒”告訴對方我是大賣戶,對你眼前這些菜還看不上眼,就事論事談這堆菜的買賣。“青菜”點明具體要交易的物品。“蔫”指出對方商品質量的致命缺陷,即使不是那樣,作一些貶低是必要的,表明自己是內行。“幾分錢”指出了討價還價的價格範圍:在一角以內,避免漫天要價。“包羅”這是指眼前談到的全部商品,也就是商品的量單位。這句話包含了商業談判的心理和技巧:一定要自信,讓對方知道自己是內行;能一眼指出對方商品的不足之處,使對方減少信心,再就是價格的範圍,當然必須低於市場價,也要在對方可以接受的價格範圍內。最後確定商品的量單位。

  老南京話俗稱“白話”,它的最大特點在於保存了入聲系統,被稱為“真正正宗的南京話”。盧偉告訴記者,今天南京話在文化界影響較大的是南京白局。他舉了一些具體的南京白話的例子:玉米叫“包盧”,勺子叫“挑子”,鞋子讀作“孩子”,廁所叫“茅斯”,膝蓋叫作“磕七頭”,簸箕叫“撮簸”,腦袋叫“老瓜子”,幹什麼叫“幹麼斯”,討厭叫“犯嫌”,惡心叫“異怪拔拉”,嚇人叫“喝人拔拉”,大方叫“胎氣”,一米多高表示“非常”。(摘自:金陵晚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