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3日電/用200萬元在五年內淨賺2億元,這不是幻想的財富神話,如此暴利就發生在中國的房地產業。日前,南方某房地產商人向《中國青年報》爆料,用自己的暴富經歷講述地產業掠奪式盈利和官商勾結的黑幕,透露了地產商和政府親密合作的種種手法,比如利用土地生金、提高容積率等牟取雙贏。尤其是政府借助朝三暮四的政策托市,犧牲買房者利益,扮演著幕後推手的角色。
南方都市報發表社論說,這位商人所指的房地產暴利,雖不能說家喻戶曉,但早已不是秘密。有2009年福布斯財富排行榜為證,前400名中國富豪中,房地產商即占154名。不過,這位商人顯然不僅僅是說明地產業有多暴利,或地產商人有多富有,他向媒體爆料的重點是地產業的致富內幕,亦即政府和商人如何不分彼此,就像“丈母娘和女婿”,默契地運作地產業,也可以說是政府如何一手打造了地產盈利模式。
政府過度介入房地產業並非秘密,土地財政稱得上是此種國情的集中體現,它反映在GDP增長的政府統計報表中。而為了維持土地財政的生命力,政府或明或暗地與地產商結盟,做大房地產業,變相將房價推升至高位,這在邏輯上也是成立的,並且能夠被數據分析一再證實。理解這些,不需要高深的經濟學知識,而只要生活常識就夠了。
但地產商踢爆內幕並非毫無意義。他就像是童話裡的那個小孩,喊出皇帝沒穿新衣的真相。這些年,繁盛的地產業逐漸成為控制大眾生活及幸福指數的畸形力量。地產業的黑幕,包括但不限於行政角色的迷失、政府責任的輕慢等,而即便這些沒有得到有效斧正。一個像房地產這樣的行業忤逆市場規則的表現被視作正常,實為最嚴重的不正常。
社論指出,房地產業出了大問題,政府承認這一點,並且不乏修訂地產業迷航的方略。地產業生就帶有的原罪,很難讓人相信它能自我修正。經濟學者、民間智囊、大眾媒體都熱情地貢獻辦法。可以說,就中國房地產的問題,話已經說盡,但沉屙依然。商人的爆料確認,政府成為地產業問題的組成部分,這是修正策略無法輕鬆跨越的障礙。
中央政府試圖在今年冷卻高房價,時有金融或行政對策出台,但在嚴峻的形勢面前效果莫測。通過地產商人的描述可見,房地產業已成為政府穩定的盈利部門。任何整治措施都好比政府用左右手互搏。如增加保障房供應,就必須削弱權貴對房地產業的侵擾和控制。只是從邏輯和事實出發,誰也不敢肯定這種努力一定能成功。
地產業對GDP貢獻很大,被當作繁榮與發展的重頭戲。而這些顯見偏頗的現實,又被詮釋為地產業繼續擴張的理據。然而,在製造富人的同時,地產業也造就了最窮的中國人,培養了冷酷對待釘子戶的官員,不斷釀成慘烈的拆遷流血事件。今日的房地產業,集中反映了社會的諸種矛盾。
社論說,地產商可以調動建築商、銀行和政府等龐雜資源,房奴們卻只能拿自己的全部身家和未來去搏。照這樣下去,建立在地產行業上的巨富神話注定還會上演。其實,地產業堆積起多少富豪,又貢獻了多少GDP,本不該是重心,更不該牢牢地淩駕於人的尊嚴之上。重心在於,解除房地產業對社會的壓迫,改寫為房子奮鬥的壓抑人生。既然不缺暴富的地產神話,但願大眾的福祉也不是一場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