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英國《金融時報》的同事吉蓮•邰蒂(Gillian Tett)著有一本關於日本長期信貸銀行倒閉的書。在這本名為《新泡沫經濟》(Saving the Sun) 的書中,她講述了該行管理者習慣於在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來人檢查時將見不得人的文件藏到地下室中的水泥檢修孔中。後來則更加變本加厲,他們組建了若干子公司,專門用於“容納”不良貸款。
許多日本人對於事情的最終結果並不滿意——該銀行被一家以美國私人股本基金Ripplewood Holdings為首的財團收購,轉變為一家西方式金融機構,並更名為新生銀行(Shinsei Bank)。只是它曾經的欺騙行為令它變得脆弱不堪,正如同奧林巴斯的海外投資者目前正對其施加壓力,要求做出改變。
在和諧的工作方法方面,西方世界的確可以從日本企業那裡學到一些東西。不過日本公司的董事會應該密切關注高管的行為,並確保公司紀律得以落實,不管這個過程中會得罪誰。與之相反,奧林巴斯的董事們卻是在庇護自身。
來一場徹底的“肅清”是必需的,同樣需要的還有一個新的領導層,這個領導層能夠以一種可信的方式應對諸如該公司可能被東京證交所(Tokyo Stock Exchange)退市這樣的風險。菊川剛當初或許是出於好意,可撒謊是不值得尊敬的。(來源:金融時報中文網 作者:約翰•加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