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8日電/新華網編譯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網站8月7日文章,題:中國的奧運熱過頭了?
中國繼續在奧運會獎牌榜上領先,比美國略勝一籌,它努力重現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的優異成績。
儘管取得成功,或者也許正因為這種成功,中國也在激烈爭論它是否過於執著追求金牌(而不屑於銀牌和銅牌),由國家資助的體育體制是否殘酷過時,中國運動員是否承受了太多壓力,國家尊嚴是否常常演變成民族主義?
男子110米欄比賽即將開始,劉翔就是承受巨大壓力的一個例子。
他備戰2012年奧運會的情況受到中國新聞媒體的密切跟蹤,甚至包括他在上海體育學院的午餐菜式。當他的教練前不久宣布劉翔的腳傷已無大礙時,你簡直可以聽到全國人民都鬆了口氣。但他的腳傷近來再度複發,這讓許多人想起2008年的失望,當時鳥巢內外的中國體育迷都在為劉翔退出比賽而流淚。
承受極端壓力的不只劉翔一人。一名舉重運動員在中央電視台的鏡頭前哭泣,為他只奪得銀牌而表示“有愧於祖國”。兩名中國女選手和另外六名羽毛球選手涉嫌利用賽制來增加獲獎機會被取消倫敦奧運會比賽資格,導致中國人為這種“可悲”“可恥”行為嘆惜。
但運動員和教練承受的壓力一點兒都不新鮮。當中國跳高運動員朱建華在1984年奧運會上“只”奪得銅牌時,他家的窗戶被人憤怒地砸碎。體操明星李寧在1984年為中國收獲三枚金牌,1988年連一枚也沒有得到,結果回國時收到裝有刀片和繩子的恐嚇信。
倫敦奧運會中國體育代表團副團長肖天說,倫敦奧運會上的獎牌總數與北京奧運會相比,“假如我們的金牌數量少了幾枚,老百姓就會罵我們”。
儘管網上有人嚴詞批評中國對金牌的追求過於狂熱,但愛國主義是明明白白的。也許它在奧運會上表現得有點過頭,但籃球場邊的“美國!美國!”叫喊聲與乒乓球賽場的“中國!加油!”呼聲有何區別?這有何不妥?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認為,中國的金牌熱有歷史原因,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中國直到1984年才開始在奧運會上贏得金牌。在事實上與外界隔絕了那麼長時間之後,中國要彌補失去的時間。
中國的國家體育體制——以蘇聯為模板,要求運動員作出巨大犧牲——也在國內引起激烈爭論。一名前優秀運動員因為傷病結束了體育生涯,如今在北京默默無聞,他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記者採訪時說:“從很小的時候起,我們就被灌輸愛國主義。”
談到國家體育體制中的過分行為,張教授說:“採取贏得比賽高於一切的態度,不惜嘗試從服用興奮劑到瞞報運動員年齡的種種手段。這讓人無法接受,但為此而放棄金牌也是荒唐的。” |